-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音“期”)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荃,香草,借以比喻君王。齌怒言怒气之盛,如急火在烧。诗人本欲引导君王至古代的圣帝明君,今既不能效法楚之先王,但也不至于败绩,但楚王却不明察诗人内心的想法,反而相信谗言而发怒。 謇謇,忠言直谏。三闾大夫的放逐,岂止是忠言直谏之一端也。这是合纵与联横策略斗争的结果,也是忠奸势力斗争的结果。 诗人早知如此会为上下所不理解,所以他指着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让诸神证明自己非为一身而谋,而是为了楚王和国家的缘故。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山矣](音“四”)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当初种植众芳草,是期望它们长势繁茂,将来好为国所用,我一人萎绝又何足可惜,但众芳之芜秽倒大可哀也。 这一节追述初见疏时,衷心为国却反遭谗害,明知为患却不能自止,成言变易,忠心难明,树芳成秽,愿望落空,这都成了让诗人的哀痛不已的事情。 * * 上 课 啦! 屈原与楚辞 一、“楚辞”的双重意义: 1、 仅后于〈诗三百篇〉的一部古代诗集。 〈楚辞〉后于〈诗三百篇〉二三百年,代表了先秦文学之诗史的第二个高潮。 西汉末年,大学者刘向把战国时代楚国诗人的创作和汉代人的一些拟作,包括《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的作品以及宋玉的《九辩》贾谊的《惜誓》以及东方溯等人的作品共16篇,汇为一集,名为《楚辞》。 东汉王逸为《楚辞》作《章句》,附入自己的《九思》,共17卷,就成为今天流传的本子。 2、? 一种文体的名称。 《楚辞》顾名思义就是楚人所写,楚地所生之辞。在兴起之初,即刘向编定之前,本没有固定名称,或称为诗,或称为颂,或用乐章名“九辩”“九歌”。楚辞之名始见于汉初《史记酷吏列传》,后被沿用,刘向又把此类作品以“楚辞”之名结集,因此后人把这类文学样式就叫“楚辞”,成为一种文体名称。 二、楚辞的地域特征: 楚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地域性。 宋代学者黄伯思《东观余论》的《离骚序》里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只、羌、谇、蹇、纷、诧傺——楚语。 悲壮顿挫,或韵或否——楚声。 楚声音调非同寻常,对楚辞有关键的意义。 三、楚地历史文化传统是《楚 辞》形成的关键因素。 1、楚国本土文化现状及其对楚辞形成的作用。 (1)楚国僻处南方,很多年来和中原华族常处于对抗状态。 《楚辞》的形成是中原文化和楚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果。 《诗三百》一直提到“蠢而蛮荆,大邦为仇”(《小雅采芑》),记叙周宣王南征楚国之争。并把“蛮荆”与北方的猃狁并列。《鲁颂閟宫》又把楚人与北方戎狄并列,作为严惩的对象“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史记楚世家》里也有“我蛮夷也”的宣称。 (2)在“楚辞”之前,南方已有了诗歌,艺术已较为成熟。如: 《孟子》里记录的《孺子歌》也叫《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赀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种影响直到秦汉,如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3)楚地民歌的体式。 与中原歌谣不同,楚地歌谣不是整齐的四言体,他的体式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4)楚辞对楚地歌谣的丰富和发展。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为“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多为长篇巨制,已不适宜歌唱,已不是歌谣了。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也不能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需要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 ( (5)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之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男巫师),重淫祠。”(《汉书地理志》)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王逸《楚辞章句》《汉书地理志》言及楚人信巫好祠说:“其祠必做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 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3章(3).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1).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2).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3).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4).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5).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6).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7).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8).ppt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暖通空调设计及软件应用课件 第4章(9).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