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的口器类型与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关系
摘要:1.昆虫的口器种类
2.昆虫的食性与口器的关系
3.昆虫的取食方式与口器的关系
关键词:昆虫口器,取食方式,防治害虫
昆虫用来吃东西的器官称口器,也称取食器,由于昆虫的食性分化很复杂,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取食方式,相应的口器在构造上也有种种不同类型。
从口器的演变来看,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的口器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来的。他们各个组成部分尽管在外形上有很多变化,但都可以从他们的基本构造的演变过程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同源关系。
(一)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咀嚼式口器主要有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1 .上唇:是舌和唇基相连的一块横行骨片,前缘的中央凹入,外壁骨化,内壁柔软具味觉器官,称内唇。上唇覆盖在上颚的前面,形成口器的上盖,可防止食物外落。上唇内部有肌肉,可前后或稍作左右活动
2 .上颚:一对,位于上唇的后方,是颚头部的第一对附肢,由于适应咀嚼食物的功能而变成一对锥状或块状构造,各有两个前后关节相连在头壳侧面颊下区的下方。上颚的前端呈齿状,用以切断食物,叫切齿叶。上颚具有来自头部的强大肌肉,可左右活动。东亚飞蝗的上颚不对称。
3 .下颚:一对,位于上颚的后方,是颚头部的第二对附肢演变而来的。下颚构造较复杂,由五部分组成。( 1 )轴节:是基部的三角形骨片,以基部的一个关节窝支接在头壳的侧下方( 2 )茎节:是位于轴节下方的一块略成长方形的骨片,轴节和茎接之间有膜相连,所以能够折动。( 3 )外颚叶和内颚叶:是着生在茎节端部的两个能活动的叶片,外面一个呈勺状,不甚骨化,较软而宽的叶片称外颚叶,里面的一个比较骨化,端部形成几个锐齿的叶片叫内颚叶,内颚叶和外颚叶有协助上颚刮切食物和抱握食物的作用。( 4 )下颚须:是着生在茎节中部的分节构造,一般分 5 节,下颚须具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在茎节上着生下颚须处有一个突出的骨片,称负颚须节。
4 .下唇:是颚头部的第三对附肢演变而来的,位于下颚的后方,后头孔的下方,他是一个愈合的结构,是由一对类似下颚的附肢愈合而成的。所以也可称为第二下颚。下唇也可分为 5 部分:( 1 )后颊:是下唇的基部,着生在后头孔下面的薄膜上,它常被划分为两个骨片,后端的一块弓形骨片为亚颊,前端的为颊。后颏相当于下颚的轴节。( 2 )前颊:连在后颊的前端,相当于下颚的茎节。( 3 )侧唇舌和中唇舌:是着生在前颊端部的两对叶状构造,外侧的一对较大是侧唇舌,中间一对很小是中唇舌,各相当于下颚的外颚叶和内颚叶。唇舌的形状和大小在各种昆虫中变化很大,有的演变成口器的主要部分,有的则非常退化。( 4 )下颚须:着生在前颏的侧后方,相当于下颚中的下颚须,但常较下颚须为短,一般只有 3 节,前颏上着生下唇须的骨片称为负唇须节。下唇的前颏部分可以前后左右活动,下唇须也可活动,用于帮助下颚须感触食物。整个下唇部分为口器的底板,可以阻止食物下落。
5. 舌:为一狭长的袋状构造,着生于头壳腹面的中央,舌壁上又很多毛和感觉器,主要起味觉作用,并能帮助运送、搅拌和吞咽食物。
取食时,上唇和下唇形成口器的上下盖,上唇和口器附肢(上颚、下颚)一起围成一个空腔称口前腔,唇基的基部与舌之间为真正的口,上、下颚在口前腔内活动,切碎并咀嚼食物。在舌和下唇的基部之间有唾管的开口,唾液由此流入前口腔与正在咀嚼的食物混合,起一部分消化的作用,经过咀嚼和部分消化的食物借舌和内唇的作用被送入肠内。
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种类很多,如直翅目、鞘翅目的成幼虫,脉翅目的成虫,膜翅目部分成虫,叶蜂类和鳞翅目幼虫等。由于它们危害可以造成叶片穿孔、缺刻、茎杆折裂等。例如蝗虫能将禾本科植物咀食殆尽,蝼蛄咬断植株根部成丝状,鳞翅目幼虫如地老虎切断作物幼茎等,因此,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刺吸式口器 :这一类型口器是由咀嚼式口器特化而来的,为取食动植物汁液的昆虫所具有,它和咀嚼式口器的主要不同有三点:( 1 )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特化为细长的口针;( 2 )下唇延长成收藏和保护口针的喙;( 3 )食窦(唇茎与舌之间)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时,喙由足间抽出,与头垂直或成一斜角,在肌肉的作用下,两上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当两上颚口针刺入深度相同时,两嵌何在一起的下颚口针即跟着刺入,这样重复多次,口针即可深入植物组织内,上颚口针端部有倒刺,用来固定其在组织内的位置,以免在肌肉收缩时口针倒退。喙不进入组织内,随着口针的深入向后弯折或基部缩入颈膜内,头部就逐渐接近食物面。口针刺入组织后,唾液通过下颚口针的唾道注入植物组织内,并借食窦唧筒的抽吸作用将植物汁液通过下颚口针的食物道吸入消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热力管网直埋管道施工方案.doc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自然资源》单元试卷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A(附参考答案)(2022新版).pdf VIP
- 萌宠学 见面课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pdf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全真模拟题(八).doc VIP
- 认知战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分析.pptx VIP
-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全真模拟题(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