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国诗情感总结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苏武乡中心学校赵星 〔内容提示〕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赵勾在南京称帝,建立南宋政权。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在金兵铁蹄的蹂躏下,不得不迁都偏安于江南半壁江山的临安,并连年向金称臣,纳币进贡,割地求和,沉溺于苟且偷安的豪奢生活。恢复中原,人心所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促使一大批以辛弃疾为主的辛派词人为救亡图泰而呐喊呼号。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以“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才情将略和“醉里挑灯看剑”的军人豪情壮志,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爱国篇章,鼓舞着一批批仁人志士的爱国斗志。本文拟从战斗经历、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浅论贯穿于辛弃疾一生的爱国情感,以使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辛弃疾,学习辛弃疾,振奋民族精神,操守民族气节。 〔关键词〕 战斗经历政治生涯文学创作爱国情感〔正文〕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赵勾在南京称帝,建立南宋政权。金兵继续南侵,南宋小朝廷节节败退,最后定都临安,向金政权纳币称臣,偏安于江南半壁江山。形势的遽变导致民族矛盾迅速上升,统治阶层内部的政治斗争也由党派之争转化为和战之争。南宋朝廷中高宗、秦桧这些统治者,执行妥协投降政策,主张抗战的将相受到排斥,甚至遭到杀身之祸。但这时的广大人民,特别是沦陷区的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抗战活动则轰轰烈烈,士大夫中的抗敌救国呼声也日益高涨。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南宋时期的词风很快就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表现爱国思想的词大量出现,形成了影响很大的爱国词派,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词人,如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刘克庄、辛弃疾等,而尤以辛弃疾最为著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他生在南宋中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 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形势是:北方的女真贵族一方面残酷地压迫剥削中原人民,一方面通过和、战两种策略,积极南侵;而江南的南宋朝廷统治集团中,则分为主和、主战两派。主和派苟且偷安,妥协投降,主战派要求恢复失地,统一中原。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他一生都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又是著名的爱国词人,爱国情感贯穿于他的战斗经历、政治生涯和文学 起创作的始终。 一、战斗经历、政治生涯彰显爱国情感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起义南归时期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占领,宋室南渡已十三年。他父亲早死,他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富有民族气节,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受其爱国思想很深。辛弃疾为收复失地,报效国家,于一一五四年和一一五七年曾经两次到燕山察看北方地势,探听金军虚实,为军事起事作准备。一一六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人民乘机奋起抗金,济南农民狄京聚众二十多万,声势浩大,威震一时。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加入狄京军队。他在狄京军中掌书记,与狄京共同谋划军事。为使义军取得官军支持,狄京派辛弃疾同南宋政权联系,不料就在辛弃疾南下联络时,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杀了狄京,投降金兵。辛弃疾得知消息,领着五十骑突入金营,擒获张安国,将他押回南宋朝廷斩首。辛弃疾这一英雄行为,得到了高宗的称赞。辛弃疾从此成为南宋朝廷一抗战将领,这年他二十三岁。 转辗任职时期辛弃疾南归以后,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在江淮两湖间辗转任职,消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相继做过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京西转运判官、湖南转运副使等地方官,也曾做过司农主簿、仓部郎官、密阁修撰与大理少卿等中央官吏。职务的频繁调动,使他不能久于职守而有所建树。但辛弃疾报国之情炽烈,他在职权范围内,为统一中原,收复失地时时作者努力。“;隆兴和议”后,一一六八年在建康通判任上的辛弃疾,曾作《美芹十论》,分析宋金形势,反对“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争衡于中原”的论调,提出自治图强、恢复中原的治国方略。可惜没有得到朝廷重视。虞允文为相时,他又上呈《九议》北伐计划,但虞允文置而不用。南宋朝廷不让辛弃疾在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斗争中施展才能,却让他到地方镇压农民起义。一一七五年茶民赖文政在湖北起义,浪潮波及到湖南、江西,这时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进行讨捕。辛弃疾不能致力于抗金事业,却被派遣去镇压人起义。这是南宋投降派的罪恶,也是辛弃疾政治生涯中一幕悲剧。但是辛弃疾出任地方官时,还做了许多好事。任滁州知州时,他实行“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等一系列措施,使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滁州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曾“以官米募工浚筑陂塘”,赈济灾民,兴修水利;为防止金兵南犯并为北伐作准备,他还创建以支飞虎军。他任江西安抚使时,旱灾严重,百姓粮荒,富商大贾乘机渔利。他一到任即发布“闭粜者配,强籴者斩”的文告,稳定了市场,“民赖以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