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与传播研究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中国城市形象国际化表达的有效视角
□吕 铠 李 文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16)01—0026-2
【内容提要】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化表达,存在传播理念宣传化、传播视角自我化、忽视境外受众接收习惯等问
题,导致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将叙述角度与境外受众的感知角度 契合,从而形成有效视角,这是中国城市
形象表达和传播致效的前提。表面上看,境外受众感知视角是一个接收习惯的差异,实际上习惯的内层面,则是他
们对文本感知“前理解”结构的独特性。因此,中国城市形象国际化表达的有效视角,应该是叙述者视角与境外受众
感知视角 契合,与他们的“前理解”结构 契合。在传播实践过程中,这种视角要有一些限定。
【关键词】城市形象;国际化表达;有效视角
象的传播却体现出“自我中心”。例如,曾在纽约时报广
一、中国城市形象国际化表达存在的问题 场巨幅屏幕上多次播放的 《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人物
篇》,在60 秒短片里出现59 位中国金融、文化、体育、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世界发展中心向亚 地区转 娱乐等领域的精英人物,但是除了姚明等少数人外,其
移,为中国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 他大部分人物并不被美国媒体和受众所熟知,无法引
播提供了机遇。北京、上海、广州、天 、武汉、重庆、成 起美国媒体和受众对这些人物产生共鸣,原本希望通
都、深圳、西安、沈阳、大连等城市,正在实施国际化发 过人物来传递信息的短片,很难达成有效的传播。再
展战略和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战略,以期成为具有巨 如,中部某市曾经试图通过英国BBC 纪录片达到城市
大影响力、较高知名度和良好美誉度的国际化大都市。 形象“借船出海”的效果,全力配合BBC 纪录片制作团
近几 ,中国大型城市利用形象广告、体育赛事、境外主 队采集素材,市长也接受BBC 编辑罗伯特·帕斯顿的专
流媒体等进行的国际化传播已成风气。纽约时报广场的 访,畅谈本市建设成就和发展规划。遗憾的是,由于市
几块巨大广告屏幕,成为中国大型城市对外传播自身形 政府不了解BBC 的立场及其表达意图,导致这座城市
象的首选媒介。英国的BBC、美国的CNN 和《纽约时报》 成为BBC 纪录片中的负面典型,与提升本市的国际美
等主流媒体,也对中国城市发展颇为关注。 而,中国城 誉度之初衷南辕北辙。
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从传播理念与 三是对境外受众接收习惯的忽视。“以我为主”的
26 视角层面来看,目前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优势展示、成就宣传等表达方 ,是以自己的经验、角
一是传播理念宣传化。无论是中国城市形象广告, 度、习惯为主体,忽视了境外受众不同的文化背景、传
还是城市形象电视片,常规套路是以展现城市优势、特 统习俗、 教信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就
和魅力,来传递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强行推出城市 很容易被他们视而不见,结果是传而不通。尊重境外受
形象口号,甚至加上“中国巴黎”“香格里拉”“东方威尼 众的接收习惯,是中国城市形象有效传播的前提。例如
斯”“东方芝加哥”之类的比附定位概念。此类传播符号 在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方面,中国人比较含蓄和内敛,西
所表达的中国城市形象,既看不出城市的个性与自信, 方人比较直接和外向,因而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概念
又缺少城市居民的真实感受,缺少境外人士的认知与 的介绍,就要改变含蓄和意会的中国思维,转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答题班】题16-优秀作业 by V0307 小迪.pdf
- 【答题班】题5-优秀作业 by T265 Aubrey.pdf
- 传播学概论卢明 波1.ppt
- 09.14 循环日报论说作者考萧永宏.pdf
- 【基础卷名解7-11+简答3-4】1112冲刺班在线第二次模拟考讲评 by 龟龟.pptx
- 第九章 网络 新闻.ppt
- 【答题班】题16-优秀作业 by V0407 仲虓.pdf
- 09.16 对P2P网贷风险及相关舆情风险的省略于大数据就网民相应情绪所做的分析丁晓蔚.pdf
- 电视媒体如何借力二维码获得竞争新 优势.pdf
- 09.18 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自动化新闻的实践与思考许向东郭萌萌.pdf
- 互联网语境下的第三人效果研究综述武楠.pdf
- 2016中国电影“高票房低口碑”悖论现象解析.pdf
- 汕头大学805新闻与传播 实务.pdf
- 从默会知识到公共知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与新闻专业理念的形成刘 海龙.pdf
- 2017.07.31 【共享阅读】在服从宣传需要与尊重新闻规律之间中国当代记者心态史研究王润泽.pdf
- 2013网络论坛对青少年的影响辨析.pdf
- 2017.08.04【共享阅读】特朗普怎样使用推特对特朗普推文的大数据分析赵路平.pdf
- 汕头大学805新闻与传播学 实务.pdf
- 从受众到用户历史现实与未来杨光宗.pdf
- 2017.08.05 【共享阅读】超越文本2017年牛津路透媒体创新研究报告周岩.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