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S作用 PS正常 吸气末: 呼气末: PS缺乏 吸气末: 呼气末: PS密度↓ T↑ 肺泡缩小 转为呼气 维持功能残气量 (FRC) PS密度↑ T↓ PS(-) T↑↑ 扩张不充分 PS(-) T↑ 肺泡萎陷 *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出生时多正常 出生后2~6h时出现(严重者生后即刻) 呼吸急促(60次/分) 呼气呻吟 进行性加重 临床表现 症状 临床表现 青紫体征 鼻扇 三凹征 胸廓塌陷 呼吸音减弱、细湿罗音 体征 * 恢复期肺顺应性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导管水平 的左向右分流——PDA 临床表现:喂养困难,呼吸暂停,酸中毒;心率增 快或减慢,心前区搏动增强,水冲脉;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 严重者可出现左心衰竭; 动脉导管开放(PDA) *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 实验室检查 实验 方法 结果判定 泡沫试验 患儿胃液1ml加95%酒精1ml,振荡15秒,静置15分钟 沿管壁有多层泡沫表明PS多可除外RDS 无泡沫表明PS少可考虑为RDS 两者之间为可疑 卵磷脂/鞘磷脂 (L/S)值 羊水或患儿气管吸引物中L/S L/S≥2提示“肺成熟” L/S 1.5~2“可疑” L/S <1.5“肺未成熟” 血气分析 PaO2降低、PaCO2增高及酸中毒 胃泡沫振荡实验 * 胸片 1.两肺呈普遍性的透过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 的细颗粒网状影,即毛玻璃样改变(见下图); 2.在弥漫性不张肺泡(白色)的背景下,可见清晰充 气的树枝状支气管(黑色)影,即支气管充气征(见 下图); 3.双肺野均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均消失,即白肺 (见下图); * 双肺呈普遍性透过度降低 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 RDS胸片 * 肺野颗粒状阴影和支气管充气征 RDS胸片 * 白肺 RDS胸片 *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 湿肺 相同点: 1.表现为呼吸增快、重者有发绀和呻吟 2.听诊呼吸音减低,可有湿啰音。 不同点: 1.为暂时性呼吸增快(一般2~3天症状缓解消 失),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 2.多数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应好 3.X线胸片显示肺气肿、肺门纹理增粗和斑点 状,云雾影,常见毛发线(叶间积液)。 * 湿肺胸片 生后2小时见双肺细颗粒影, 右肺更明显 24小时后上述改变消失, 肺野正常 * B组链球菌肺炎 不同点: 1.母亲妊娠晚期有感染、羊膜早破或羊水有臭 味史 2.母血或宫颈拭子培养有B组链球菌生长 3.机械通气时所需参数较低 4.病程不同 相同点: 临床表现、X线胸片表现与本病难以区别 * B组链球菌肺炎胸片 肺部表现与RDS不易区分 * 不同点: 1.呼吸急促通常为阵发性 2.患侧胸部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可闻及肠鸣音 3.腹部凹陷 4.胸片: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或胃泡影及肺不张 纵隔向对侧移位。 膈 疝 相同点: 表现为呼吸增快、发绀 * 膈疝胸片 左侧胸腔内可见充气的胃泡和肠管影,纵隔向对侧移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wbor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 * 目录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 主要原因是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病理上有肺透明膜形成及肺不张,又称 肺透明膜病(HMD) 多见于早产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 严重时发生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 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RDS发病与年龄关系 胎龄 (wks) 发病率 (%) 28~30 70 31~32 40~55 33~35 10~15 36 1~5 *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病因: 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来源:由肺泡II型细胞产生 磷脂蛋白复合物 磷脂类85% 蛋白质10% 碳水化合物 5% 卵磷脂75%(L) 磷脂酰甘油9% 鞘磷脂少许(S) 成分: L/S ≧2 作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保持肺胞稳定性。 * PS成分、产生及作用 成分 产生 作用 脂类 85% 磷脂酰胆碱(lecithin,PC) 二棕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