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乳饮料的总结.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乳饮料的总结   让我们再识一粒米   XX年03月04日20:44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   聚焦北京国际车展   ?·央企退出房地产进程缓慢报告称国资委级别不够   ?·我石油开采只够20年石油巨头海外收购存多重风险   ?·1斤绿豆价钱相当于2斤猪肉发改委七措施平抑物价   ?·工商总局:外企资本达3000万元可使用中国命名   ?·民航局曝国内延误航班名单多条航线准点率为零   ?·每克拉美钻石半价遭质疑:或以低品质钻石做参照   楼市调控组合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世代相传,妇孺皆知,至今仍是老师和家长们教育孩子爱惜粮食的经典教材。相信大家对作为主食每天都要接触的大米肯定是司空见惯的,但这小小的一粒米里蕴涵了多少历史、多少科技、多少商机、多少价值,相信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清楚。那么,就让我们重新再认识一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粒米吧。   一、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演化   有人好奇地在互联网上发问:一粒大米有多重啊?据农业科学家介绍,一般来说,一粒大米的重量是克左右,50粒米约重一克左右。   还有人探究,稻米究竟是怎么种植出来的?是怎么成为人类的主要口粮的?这个问题说起来话可长了,至少得从七千年前说起。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37年前的1973年的春夏之交,浙江余姚的农民在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河姆渡这个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尤其另人震惊的是,这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的远古江南村落,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人工栽培水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谷壳堆积层很厚,有人从稻谷堆积的厚度及面积推算,稻谷总量当在100吨左右,可充400多人一年的口粮。其堆积之丰厚,数量之大,保存之完好,不仅堪称中国最丰富的史前稻谷遗存,就是在世界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这些水稻遗物,从稻秆、稻叶到稻谷壳皮,刚出土时颜色鲜黄,外形完好,个别地方还出土有稻谷与茎叶连在一起的稻穗。看到这些七千年前的金黄的稻谷,你会感觉“江南鱼米之乡”确实名不虚传。   据专家检测,栽培稻是从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的,那么,它是怎样从野生稻变为栽培稻的呢?这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推测和想象,当时的人们,可能主要是妇女,在野外采集野果和野菜时,看到鸟雀飞来啄食那些成熟的野生稻谷,受到了启发,认识到那是一种可吃的植物,于是就大批采集回去,用石头或木棒捣碎去壳,煮熟充饥。   很有可能是某一天,从外采集回来的野生稻谷,偶尔丢弃在住地附近低洼湿润的土地上,在阳光雨露滋润下,到第二年就发芽、抽穗,并结出谷物种子。先民们恍然大悟,开始有意识地在低洼湿润的地方,播下野稻谷的种子。就这样,先民们逐渐掌握了水稻生长的规律,逐步地扩大播种面积,把附近沼泽地上的杂草放火烧掉,开辟成水稻田,种植稻谷。   根据史籍的记载,长江下游很早已成为我国水稻种植的中心地区。如《周礼·职方氏》中就有这样的记述:“东南曰扬州,其谷宜稻”。“正南曰荆州,其谷宜稻”。据考证,古扬州相当于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和江西等地。古荆州相当于今日的湖南、湖北一带。据研究,日本、朝鲜等国的稻米,很可能就是从长江下游一带经由海上传过去的。有人还将这一条无形的传播路线称为“稻米之路”。但是,我们在史书上也经常看到,因为人口的不断增加,因为天灾人祸的时有发生,因为可耕地和水资源的贫乏,因为农业科技不发达,历朝历代都有“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人间悲剧发生,吃饱穿暖是千百年来苍生百姓的希冀。   民以食为天,无论古今中外,都概莫能外。水稻作为全球主要农作物,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但是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粮食危机时刻都在敲响警钟。   也许你会认为吃饭问题早就解决了,哪来的粮食危机?那么请看下面一组数据:21世纪的地球上,全球60多亿人中,有10亿人每天都在饥肠辘辘中度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全球约200个国家中,近40个国家时刻笼罩在粮食危机之下;1981年至今共2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中,超过20个都在警示粮食安全和饥饿问题;XX年11月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期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开始24小时绝食行动,以此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早前一天已进   行的24小时绝食行动,呼吁全球行动起来消除饥饿,表达国际社会对全球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十亿多人口的关切。   目前,当大家都在关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一种危机比金融危机对人类的威胁更大,那就是粮食危机。   金融危机大多造成财富缩水,是“要钱”,而粮食危机大多造成饿殍遍野,是“要命”。   二、从常规稻到超级稻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