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通用)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第7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docVIP

(通史版通用)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第7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PAGE 1 第7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 考点1eq \a\vs4\al(|)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主张 (1)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2)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主张“真心”的诗文写作风格,反对摹古文风。 2.代表作 李贽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多部著作。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思想主张 (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一样,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非常注重实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顾炎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3.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4.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概念阐释]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 ?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2?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 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评价 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思想主张 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2.评价 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轻巧识记]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史料一 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夫栽培倾覆,天必田材,而况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即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 ——李贽《明灯道古录》 史料二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史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史料三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专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强调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强者弱之归”“众者寡之附”表明李贽把“强凌弱,众并寡”看做是天理,承认自由竞争。 (2)史料二的关键句是“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 (3)史料三中“分天下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说明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说明李贽如何看待“人性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 [提示] 个性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会导致弱肉强食的现象,李贽认为这种自由竞争是天道之常,肯定自由竞争的合理性。 (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 [提示]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共治”,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史论归纳]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反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