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7讲 杰出的科学家教程讲义(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精编版.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7讲 杰出的科学家教程讲义(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精编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选修四 第57讲 杰出的科学家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一、幼童留学生 1.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统治,开展洋务运动; 2.目的:培养洋务人才(维护清朝统治); 3.经历: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1872年,他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成员。在美完成小学、中学后,1878年考入耶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1881年学成归国,毅然投入并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 4.结果:中途夭折。原因:中西方社会性质不同,培养人才的目的不同。 二、中国人自行建造第一条铁路 1.崭露头角: 回国后的詹天佑被腐败的清朝官僚分配到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驾驶,后被派到水师学堂任英文教习。直到1888年,他才被中国铁路公司聘为津沽铁路工地任帮工程师。 1890年,清政府决定上马关东铁路。工程难点是滦河大桥。这个工程英国人和日本人先后失败,最后年轻的詹天佑将中国传统桥梁打桩法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结合,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詹天佑成功地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2.京张铁路的建造: (1)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他面临重重困难: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外国人正等着看热闹。詹天佑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勘测三条线路,最后定为关沟线。 (2)为战胜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他还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1909年,京张铁路终于提前全线通车。 (3)意义:a.中国人自行筹款、勘测、设计并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b.外国工程师称为“不可能的奇迹”,周恩来誉为“中国人的光荣”;c.是詹天佑个人事业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杰出成就。 三、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 1.投身铁路建设事业:张绥、川汉、粤汉、洛潼等铁路。 2.积极投身保路运动:1911年,清政府宣布“ 铁路国有”,其实质是出卖铁路主权。 3.为民国政府造路:辛亥革命后,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 4.力争中东铁路路权:他多次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铁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不许他国插手。 四、总体评价 (1)彰显爱国主义:如争路权; (2)善于创新:如“人”字形路线; (3)勇于攻坚克难:总之,詹天佑为我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的科学家。 考点二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1.早期科学发明和创造 (1)童年时代:善于观察。 (2)中学时代:科学观察与实验。 (3)大学时代: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计算。 (4)1665—1666年:黄金时代。 ①天文学领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用途: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②光学领域 a.发明折射望远镜; 用途: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意义:光谱学的基础奠定; b.创“微粒说”; 意义: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c.数学领域:微积分的新计算方法——开辟现代数学新领域; d.力学领域:开始思索重力问题。 2.发现万有引力规律 (1)标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①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解释潮汐现象、地球形状等问题。 (2)意义: a.形成经典力学理论,居物理学的统治地位达二百年; b.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c.推动工业革命进程。 3.勤奋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成就的原因) (1)勤奋的探索精神; (2)科学的研究方法; (3)注重实验,实行“归纳——演绎”法; (4)善于借鉴吸收并大胆创新。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1.铁路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屏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群相讹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骤之难可以体味。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铁路的奥秘时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