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承德一中2019届第二次双周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鲁迅的观点,《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
B. 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典故,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
C. 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
D. 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苏轼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与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证来证明观点。
B. 文章从文化史与文学史两个角度论证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观点。
C. 文章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离不开诗的现实入手提出观点:诗和中华文化联系紧密。
D. 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兼用举例论证与理论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极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
B. 《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 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 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卜 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7(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8(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9(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10(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11(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12(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13(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14(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15(实验班) .doc
-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政治寒假作业16(实验班) .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