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法律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中的法律史  ──《抱冲斋诗集》所见清代刑官生涯志业  CHEN Lingha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ina chenlinghai@                                                                                    摘要:斌良(1784-1847)是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一位满族官员,曾长期在刑部任郎 中、侍郎。他写了5500 多首诗歌,由其弟辑为《抱冲斋诗集》传世,诗作颇具日记体特征, 有不少与其同僚的交游唱酬之作,可以作为研究清代刑官职业生涯、追求志趣和日常生活的 样本,对于透视清代刑事审判机制的运作亦有管窥之效。与此前论者的看法不同,作者认为 清代科举以经学诗文为核心,律学并不受到重视,刑官律学素养的普遍水准并不宜高估;官 员完成日常公务后,以诗酒为主要乐趣,对律学的投入度并不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被诗歌、 宴饮、书法、金石、收藏、聚会、游览、佛道等占据;运用特殊样本法固可举出一些精擅律 例的刑官样本,但用以证明清代刑部律学水平较高是缺乏说服力的;认为清代刑官职业素养 高的观点,是一种“阳春白雪化”的浪漫想象,应当警惕其中学随势变的倾向。  关键词:斌良 刑部 刑官 清代 以诗证史                                                                                     引言:作为史料的诗歌    中国“诗国”传统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酷爱写诗,喜欢用诗歌表达生活态度、社会观感和政治见解。这种传 统形成于何时,已没有必要追寻和考证。不过众所周知,《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汉 语中保留着许多源出《诗经》的名句;屈原(?-前 278 )被知识分子们视为偶像,其“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至今仍朗朗上口。1976 年《诗刊》创刊号宣称:“我们伟 大的国家被称为‘诗国’”,也确非夸张之语。1 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大部分,已散佚于历史长河,但保留下来的部分仍相当可观。清代编 辑《全唐诗》时,距离唐亡已八百年,仍能“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学者补辑后,更达                                                                 1 按,“诗国”一词见于唐代白居易《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之“境牵 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另,王莽始建国四年(公元 12 年)改行九州诏曾将“诗国十五”作为地方建置改革的依据, 参见阎步克:《诗国:新莽庸部、曹部探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 年第 6 期,第 174-184 页。 1    到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明、清诗歌更不计其数,仅收录在《晚晴簃诗汇》中的就有六千一 百余家、两万余首,每位诗人仅选三首左右,假如当时全部汇集的话,将数以亿计。  然而,人们历来只把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很少将其纳入史学研究的视野,这是件 相当可惜的事。近代以来,这种情况才有较大的改变,不少学者认识到,诗歌不仅是一种文 字艺术品,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化的历史表达。一些学者已经尝试揭开诗歌的艺术性外表,透 视隐于诗句之下的历史内涵。 作为史料的诗歌  诗歌可以作为史料,因其有自传的性质。中国习语中的“诗为心声”“诗以言志”等词, 2 是对这种自传性的很好概括。谢思炜教授认为,“自传性是中国文人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