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 年秋高一(上)期末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晚清以降,文字变革与观念更迭互为表里,与新器物新观念相伴相生的,是新字新词的“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其中,作为第三人称代词性别区分的“她”字,被认作是这一时期国人“所发明的最迷人的新词语之一”(刘
禾语)。
1918 年,新文化运动影响日著,《新青年》上,钱玄同正热议文字的改良与存废,胡适正大谈女子的地位与
贞操,而正倾心于译介西方小说的周作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如何将英文中的“SHE”对译成中文的现实问题。
周作人在其译作《改革》前似不经心地引出了刘半农的天才提议:“中国第三人称没有性的分别,很觉不便。半
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于是,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横空出世。
最初,“她”字的诞生仅是为了解决一个翻译问题。随着国门洞开、西风渐入,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表达中
区分男女第三人称的语法习惯,使得翻译者意识到汉语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刘半农关于“她”字的动议,正
是出于准确表意的需求。
具体到使用哪一个词,各家又自有分说。刘半农认为“她”“他”二字在形式上极像而易认,又有别而不至
于误认,正可作为第三人称“他”字的女性指代。周作人于学理上附议,但出于排字印刷的考虑又提出了模仿日
语采用“他”字下注一个“女”字的临时性办法。之后,“科班出身”的文字学家钱玄同加入了讨论,“伊”字作
为另一种选择也浮出水面。
1920 年 4 月 3 日,《新人》月刊一篇署名为寒冰的文章《这是刘半农的错》,旗帜鲜明地反对“她”字。由
此,一场关于“她”字存废及“她”与“伊”孰优孰劣的争论将更多人吸引进来。争论的结果是,支持使用阴性
第三人称代词的占主导;而在“她”“伊”二字间,虽说初时钱玄同与周作人所支持的“伊”字略占上风,但随
着“他、她、牠”系列代词的整体提出,“她”最终得以扭转劣势站稳脚跟。
正当学究先生们在“她”字是否需用、是否可用的理论问题上争论不休时,另一些人却已经开始用起了这个
新鲜字。经黄兴涛先生考证,24 岁的北大学生康白情是第一个实践“她”字书写的人。之后,俞平伯、王统照、
田汉等人都在其诗歌与小说中,开始自觉使用起“她”字。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拥有了独立的指称,
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与富于时代色彩的命运,应和了反对旧式礼教、弘扬女性解放的主题。
吊诡的是,新文学家们笔下带有女性解放色彩的“她”字,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成为对女性的“区别对待”和
“性别歧视”。这种围绕着一个字“锱铢必较”的认真劲儿,使人联想起西方女权主义者关于“Mr\Miss\Mrs\Ms”
等词究竟该以何种标准取舍的纠结。女性意识下两性的“区分”与“平等”究竟是相辅相成还是截然对立,这一
问题的内在张力透过一个小小的“她”字高度集中地展现了出来。
(摘编自倪雪君《“她”字文化是怎样层累的?》)
高一(上)期末测试卷(语文) 第 1页
共8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她”字的发明,表面看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文字变革,实质是观念更迭。
B.“她”字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如何将英文中的“SHE”对译成中文的现实问题。
C.刘半农意识到汉语“缺失”英语在表意上的准确性,这促使他造出“她”字。
D.刘半农关于“她”字的动议,周作人在学理上给予认同,但钱玄同却不认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她”是“最迷人的新词语之一”,后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
B.文章按“她”字发展的时间顺序,较为细致地梳理了“她”字文化层累的过程。
C.文章分析“她”字文化层累,整体上是从语言翻译和文化观念两方面展开的。
D.结尾例举西方女权主义者对人称词的纠结,印证了“她”字显现内在文化张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是晚清以降国门洞开、西风渐入,翻译遇到问题,“她”字就不可能诞生。
B.虽然汉语最终选择的是“她”字,而非“伊”字,但不能说关于两字的争论无益。
C.“她”字最终能扭转劣势站稳脚跟,是因为支持使用阴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占主导。
D.新词往往是时代的产物,反对礼教、解放女性的时代主题催生了“她”字的使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doc
-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信息技术试题 .doc
-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doc
-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doc
-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doc
-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doc
-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复习地理试题 .doc
-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复习化学试题 .doc
-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复习数学试题 .doc
-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复习信息技术试题 .doc
-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政治试题 .doc
-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doc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地理试题 .doc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历史试题 .doc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 .doc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数学(文)试题 .doc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英语试题 .doc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语文试题 .doc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政治试题 .doc
-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