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转化硫酸盐粒子的过程是经过以下三过程.DOC

二氧化硫转化硫酸盐粒子的过程是经过以下三过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一、空氣污染 甲.來源及主要污染物各論 污染物之分類(依存在狀態分類) 氣溶膠狀態污染物〈顆粒物〉:指固體或是液體微粒(particulate)分散相均勻分散在氣體介質(分散媒)中所形成的分散體系。這種膠體微粒直徑介於0.001~500μm以上,氣溶膠和顆粒物兩名詞同義,即Particle,一般有生命及無生命的顆粒物,有生命的顆粒物如細菌、真菌、霉菌、花粉和孢子等,無生命的顆粒物則包含自然與人為所造成的顆粒物污染如下: 粉塵(dust): 1~200μm,固態,機材粉碎的微粒,風吹風沙。 煙(fume):0.01~1μm固態熔融物質揮發後凝結而成如汽車排氣。 飛灰(fly ash): 1~200μm固態.燃燒中產生的不燃性微粒。 霧(fog):液態2~200μm水蒸氣冷凝生成的顆粒小水滴。 靄(mist):液態10μm同上,氣象中稱輕霧。 霾(haze):固態~0.1μm乾的塵或鹽粒懸浮大氣中形成。 煙塵(smoke):0.01~5μm固體和液體含碳物質燃燒時產生。 煙霧(smog):固體0.001~2μm固體,原為smoke及fog的混合體乃泛指各種妨礙視程〈能見度低於2公里〉的大氣污染現象。與化煙霧產生粒徑小於0.5μm顆粒物,使大氣呈淡褐色。 補充 有機蒸氣一般粒徑0.005~0.05μmy在大氣中湍流擴散很快被其他物質或地面吸著而去除,部分在0.05~2μm為蒸氣凝結長大,不易擴散或碰撞而去除。 noteμm即微米,百萬分之一公尺 氣體狀態污染物:指分子狀態存在之污染物。簡稱氣態污染物,大部分為無機氣體,常見的如下: 碳氧化物(COX): CO,CO2 。 硫氧化物(SOX): SO2 →二次污染物SOS,H2SO4,MSO4 。 氮氧化物(NOX): NO →二次污染物NO2,HNO3 MNO3。 碳氫化合物(HC):CnHm →二次污染物 醛,酮,過氧硝 酸乙醯酯,O3。 惡臭物質 NH3氨氣,CH3SH甲硫醇,H2S硫化氫〈CH3〉S硫化甲基,(CH3)3N三甲基氨。 污染物之來源主要為三方面 燃料燃燒70% 工業生產20% 交通運輸10% 其對空氣主要污染物產生各估有70%,20%,及10%之影響。 空氣污染物三大主要型態 倫敦濃霧型:燃燒所生成之煙灰粗顆粒物(落塵、灰)、二氧化硫及氧化物顆粒於高濕下作用產生SOMG煙霧。如倫敦、札幌市與大阪市。 洛杉磯煙霧型:石油系燃料、碳氫化合物和NO2經陽光起光化學反應,產生O3過氧化物和醛苯。 混和型污染:除以上原因之外,工業區排放各種化學物質皆為污染原因之一。如橫濱、川崎。 D.空氣污染物各論 顆粒物:顆粒物污染是視覺可見的,最易引起人們反應甚至引起糾紛。。需從改變燃料結構、改進燃燒及安裝除塵裝置著手。 顆粒物的發生方式 分化(subaiuision): 由下物質分化而成,如海上鹽分的氣粒形成大部 分屬於一次顆粒物。 集結(agglo merution):由小物質及結而成,如Nox,HS,NH3,二次顆粒物。 顆粒物的形成機構 一次顆粒物的存在,基本上反映著排放源的特點,如 水泥廠:主要以矽,鋁,鹽酸,鉀,鈣等元素為主(5~100μm)。 鋼鐵廠:主要以鐵,錳較多(0.001~100μm)。 化工廠:無機酸、鹽或有機物為主(0.1~2μm) 二次顆粒物的產生機構主要是氣體經化學反應轉化而成。如 二氧化硫轉化硫酸鹽粒子的過程是經過以下三過程 氧化過程: SO2(g)hv H2SO2(g) 氣相成核過程:H2SO4(g)+H2O(g)?mH2SO4.nH2O(l) 粒子成長過程: mH2SO4.nH2O(l) ?H2SO4(l) ?硫酸鹽粒子(s) 大氣顆粒物的累積與消除 大氣中各種污染物從產生進入大氣環境中,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從而消失或累積起來,這種產生、累積與消除的關係,可用下式表示    dM/dt=F-R 其中 F:污染物產生的速度     R:是污染物消除的速度     M:是它在大氣中的累積量     T:是時間 如果污染物產生的量和消除的量達到平衡,或者像正常狀態,此污染物的量在大氣中保持穩定;亦即M為一定值,則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滯留時間τ,可表示為    τ=M/F=M/R (滯留時間或壽命) note τ意指污染物從發生源排出後,在大氣中飄浮、遷移一直到降達地面或與其他物體碰撞吸附,發生化學反應而消失的這段時間。 例如:全球大氣中顆粒物的總質量15.5×107噸 北半球大氣中則有顆粒物共3×107噸約佔地球上總量的五分之一,顆粒物在大氣中滯留的時間決定了它在大氣中累積的程度,也是使大氣污染嚴重與否的重要量度。 又如:某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