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西 厢记.ppt

南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西 厢记.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王实甫的 《西厢记》 本章要目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第二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矛盾冲突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一、王实甫生平及作品 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是一位生活在“勾栏”“瓦舍”中的书会才人。《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 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当时极负盛名。其杂剧存目14种,仅存3种: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二. 莺莺故事的嬗变 中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 宋代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踏】,赵令畤又作10组【蝶恋花】鼓子词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从本质上改变了原故事的思想性 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的再创造 三、王实甫《西厢记》的贡献 规模宏大,共五本二十一折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与《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是元杂剧四大爱情戏 《西厢记》版本 1、体制的创新 《西厢记》五本二十折,不同于元杂剧一般以四折表现一个完整故事的模式。 在每本第四折末尾,既有“题目正名”,标志着故事情节到了转折性段落;又有很特别的〔络丝娘煞尾〕一曲,起上联下启沟通前后两本的作用。 《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吸取和借鉴过院本、南戏的演出形式,整折戏,实际上由末与旦轮番主唱。 《西厢记》结撰和表现方式上的创新,丰富了艺术表现能力,为更细腻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完美地安排戏剧冲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题旨的改造 董解元:“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王实甫肯定崔、张真挚的爱情,认为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 从宋入元,社会思潮发生的变化: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尊重个人意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 王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步。崔、张故事,贯彻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这一题旨,使由《会真记》以来流传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西厢记》成功的主要原因——反封建主题: 热情地讴歌张君瑞和崔莺莺自由而真挚的爱情,深刻揭露了中国古代的礼教传统、婚姻制度和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 第二节 《西厢记》 人物塑造、矛盾冲突艺术成就和影响 对崔莺莺在爱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作了十分细致而深刻的刻画 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出场感叹:“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吐露心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陷入情网饱尝相思的痛苦,“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君瑞仗义修书解围 崔莺莺和张君瑞自由结合的事情暴露后,老夫人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君瑞上京应考求官。 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君瑞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 她承担着沉重的精神重压,深深感到:离愁别恨,“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 收到张君瑞高中状元后报喜的书信,也未给她带来欢乐:“早是我只因他去减了风流,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儿证候。”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根据人物性格特征,展开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并完成了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全剧围绕崔张爱情故事,设置三对矛盾 老夫人和崔、张、红娘之间的矛盾(主线) 崔、张、红娘三人之间的矛盾 孙飞虎的叛军和崔家、张生及普救寺僧人之间的矛盾 4.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其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崔莺莺出场曲子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 参考书目: 《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 1978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王季思著,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西厢记新注》张燕瑾 等, 人民文学 1980 《西厢记说唱集》傅惜华,上海出版公司 1955 《〈西厢记〉分析》周天,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西厢记〉浅说》张燕瑾著,百花文艺 1986 《〈西厢记〉论稿》段启明著,四川人民 1982 《明刊本〈西厢记〉研究》蒋星煜,中国戏剧 1982 思考题: 1.试述《西厢记》故事主题的嬗变过程,并说明王西厢在体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