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围村-揭阳产业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鸟围村 (鸟围村概貌,张树发摄于2016年) 鸟围村位于桂岭镇东面平原,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村域面积1.38平方公里。相邻自然村为桑港村、城兜村、港尾村。始建于1333年,由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而形成,据【继述堂姚氏族谱】记载,姚氏六世冬房,东逸公字君为,于元朝顺帝年间从渔湖新寮移居鸟围城兜创寨,因在一片竹林之处选址建祠堂而取名鸟围。曾用名凤林。 该村坐落于平原地带,主要河流有小礼溪河,在村环绕。 明清属揭阳县磐溪都,民国时期属揭阳县第八区,1949年属揭阳县磐西区,1961年属揭阳县桂岭公社,1987年属揭阳县桂岭镇,1992年属揭阳市揭东县桂岭镇,2013年属蓝城区桂岭镇。 村民主要姓氏为姚。据【继述堂姚氏族谱】记载,始祖福源公,宋孝宗淳熙二年1775年8月16日从福建莆田函头乡古埕第十房来潮创寨于火树坑,后裔迁移渔湖新寮至五世金浦公传四子,分初夏秋冬四房,六世祖冬房东逸公从渔湖新寮迁至鸟围村,其后代在鸟围村繁衍生息。 2015年末,户籍人口 2936人,实际在村人口1235 人: 其中,男性1471人,女性 1465人;80岁以上105人。最年长者 96岁(女)。户籍人口中,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1236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1700人。2015年末,有港澳台同胞约630人,华人华侨有2600人,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新马泰、加拿大。 世居村民均为汉族,属潮汕民系,使用潮汕方言。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番薯、玉米、甘蔗、龙眼。90年代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村民为工资性收入。 乡道经过本村。1979年通电,1982年通电话,1992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2001 年通网络,2009年通自来水。村中建有垃圾收集站,体育设施有篮球场、健身舞广场,公园有松鹤园、凤林小公园,图书室有农家书屋、文化石、公共电子阅览室。 传统民居为潮汕民居,现存22座。 凤林古庙,建成于1985年,供奉神灵为三山国王、王公爷、介公爷、介公母、伯公爷、秀才爷、福德公、福德妈等。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为民间祭神活动日。 鸟围天主堂,民国时期成立,鸟围村信奉天主教者日渐增多。为方便教友就近礼拜,故在村内设置礼拜堂所二处。一处为新书斋之钦崇堂,一处为五房之龙虎厅。 主要宗教活动,本教堂天主教友集中庆祝活动,当地居民一年中有1 次参与宗教活动。每年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为瞻礼日。 (鸟围村天主堂) (伟光里朝议第) 伟光里朝议第,据《桂岭区志》载,姚梓芳撰写的《觉庵丛稿》载: 伯父姚达材于咸丰(1851-1861) 末年往暹罗投弟(松材)。姚达材等人在其弟的帮助下,开办起第一家揭阳暹罗“松和兴”批馆,地址在榕城西门街。光绪初,达材长子姚志封获封“四品朝议大夫”,便回乡征地建设“朝议第”。 朝议第位于鸟围村,坐西向东,占地约8 亩。建筑面积约3000 平方米,属土木结构建筑,主座为七间过布局。正厅三厅亘二天井, 两边各配套一座四点金和下山虎(靠厅畔有门通正厅),两边火巷朝厅建三座下山虎,火巷前后二门通往后花园。下厫三间为书斋,与书斋相连一间为寨门,寨门外墙相连为壁墙。前期工程由姚志封、姚志仕两兄弟建设; 后来姚梓芳出资续建工程,整座工程于1906年完成,厝座对分各半30 间,寨门取“伟记”和“光记”商号命名为“伟光里”。 主座正厅凹肚门楼,正门门楣石匾额垫二石狮,上书“朝议第”三字,背书“蒲坂流徽”,跨进大门有开门式屏风中门,是迎接大官员时才开的。平时行走于偏门。右边停放一座迎圣亭。跨过天井是中厅,中厅前后为八扇苫门。从前闪门进入,两边停放着“肃静”、“回避”牌匾和差役用的仪仗槌。从后苫门穿过天井是后厅,后厅也配八扇苫门,从苫门步入是“正堂”,在横眉上悬挂着光绪兩午年长沙张佰熙(光绪帝时尚书) 题的“养志堂”三个大字匾额。在正堂后壁供奉一座神龛,龛门内壁雕刻蟹篮,神龛前配一“百鸟朝王”香儿。正堂是受理公务场所,一般是关闭的。厝座正堂屋脊燕子尾,有“双凤朝牡丹”、花鸟工艺嵌瓷等装饰。垂带有人物、花草等画。木雕有花篮、麒麟、狮、双风、青蟹、石榴、花草等。正厅门前阳埕约600 多平方米。照壁墙有“幼学光宗”四字和松鹤图配套,阳埕两边为幼学南院、幼学北院,南面门楼设一更楼。在南边阳埕建一旗杆夹坊,为清末揭阳名士姚梓芳所建。 2013年初以来,姚志封、姚志仕和姚梓芳的子孙们,出资出力,聘请艺师,维修幼学南院、幼学北院,主座正堂,逐步恢复伟光里原来面貌。 古时候,乡人凡考中进士或贡生举子,都在祖祠前高竖起旗杆,坚旗杆既是家族荣耀的标志,流芳后世,激励后代,也是乡人崇文爱才的体现。旗杆夹下部旗杆斗是斗型的三合土构筑,斗高1.24米,周宽1.6米,八角型并配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