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当代文学课件第十章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ppt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当代文学课件第十章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十章 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 一、 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和“五四”新文学传统开始复苏。最早展露出这种复苏迹象的是“三只报春的燕子”:白桦的剧本《曙光》、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猜想》直接为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遭遇鸣不平,正面表达出对文化知识的尊重和对知识分子的赞美。 《曙光》剧照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与中国政治和思想界的剧烈变化体现着相似的趋向。文革后的文学逐渐拉开帷幕:1978年5 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 月27日至6 月5 日,中国文联召开第三界第三次全体会议; 8 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伤痕文学”的提法开始流传;10月28日至30日,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在上海《文汇报》发表;11月15日,北京市委正式为“四。五天安门事件”平反;11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为被错划的“右派”平反;12月5 日,北京《文艺报》和《文学评论》编辑部召开了文艺作品落实政策座谈会;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于无声处》剧照 三、以“伤痕文学”为发端的新时期文学,一开始就配合了政治上改革派对“凡是派”的斗争。“伤痕文学”以鲜明的立场表达了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及对相关现实问题的揭露和判,这种真挚的情感在广大群众中获得响应,成为改革派否定“凡是派”的威力巨大的武器。由此,知识分子的主体精神也得到了罕有的高扬,文革后的文学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与文学精神互为声援的默契中拉开了帷幕。 四、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回归的意义:这是现代知识分子在半个多世纪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紧张地批判社会弊病,针砭现实,热忱干预当代生活的战斗态度的复活。文革后的几代作家都以高昂的政治激情和极大的勇气来直面现实人生, 从最初的对文革的反省、到对现实社会弊病给予大胆的暴露,把批判锋芒直接投向社会阴暗面。这正是“五四”新文学现实战斗精神再度高扬的标志。 《于无声处》剧照 五、五四”新文学传统回归的表现:1、巴金、冰心、萧乾、王西彦和柯灵的散文著作,成为一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精神性文献。 巴金 冰心 萧乾 柯灵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