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体味《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欣赏咏月诗词。 2、理解该词的主题。 教学难点:1、《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2、《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预习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出示课题、作者) 学生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如《浪淘沙·赤壁怀古》《浣溪沙》。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预习6) 二、课堂互动探究 ㈠、一读课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预习2) 阙(què) 乘(chéng)琼(qióng ) 不胜(shèng)(旧读shēng) 转(zhuǎn)绮(qǐ) 婵娟(chán juān) ㈡、二读课文,有板有眼,读对节奏。(预习3)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㈢、三读课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预习4、5) 1、小序。 (1)重点词语讲解。 达旦:直到天亮。兼怀:并表示怀念。子由:弟弟苏辙。 (2)指导翻译。 丙辰中秋节的晚上,很高兴地喝酒,一直喝到天亮,喝得大醉,写了《水调歌头》这首词,同时用来怀念弟弟子由。 (3)作用: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中秋咏月兼怀亲人(子由) 2、上阕。 (1)重点词语讲解。 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何年:那一年。 乘:驾。归去:回到天上。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弄:玩弄,欣赏。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2)指导翻译。 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3、下阕。 (1)重点词语讲解。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无眠:没有入睡的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应该。恨:怨恨。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这些事,指人的“欢”与“合”和月的“晴”与“圆”。 全:圆全,圆满。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婵娟:月亮。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2)指导翻译。 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㈣、四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预习7、8) 1、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预习8②) 上阙: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上阕开头四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预习7写作背景) 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这反映他当时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尘世。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士,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