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十六章 90年代散文、戏剧与影视 90年代戏剧整体特征 90年代的中国戏剧艺术在创作动机、话剧观念、演出方式、审美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多元化,形成崭新的艺术视野。 以主旋律戏剧为代表的体现国家意识形态的戏剧、以商业操作为特征的通俗戏剧、以先锋姿态前进的实验戏剧以及对名著重排和改编而成的戏剧构成多元并存的戏剧生存状态。 小剧场戏剧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演出方式。 第二节 戏剧 回目录 孟京辉的先锋戏剧 在20世纪90年代涌现的大批戏剧家中,孟京辉、牟森、林兆华以开创性的戏剧实验而备受瞩目。孟京辉的先锋戏剧《秃头歌女》、《等待戈多》、 《思凡》、《阳台》、《我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盗版浮士德》等在90年代相继问世,以独特、反叛的注视世界的眼光,敏感、偏执的精神指向和时代感悟,真实、微妙的生命体验,拼贴组合、戏谑调侃、嘲弄反讽的情绪基调,高高举起“先锋”旗帜,奠定了孟京辉在中国戏剧史的地位。 孟京辉 林兆华的戏剧 在80年代就硕果累累的林兆华(1936— ),90年代继续着大胆的探索之路,对《哈姆雷特》、《浮士德》、《三姊妹·等待戈多》、《北京人》、《茶馆》、《故事新编》、《理查三世》等经典名著的改编融入了个人的独特感悟和深邃的思想力量。 林兆华的戏剧常常淡化戏剧的政治和历史背景,把人放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情境之中加以阐释,力图挖掘人性的真相,揭示生命的张力。 林兆华致力于形式的创新,叙述上习惯打破戏剧的线性叙述结构,将时空零碎化,具有强烈的实验意味;舞台上时时更新装置,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民间杂耍、木偶戏、皮影戏、二人转,西方艺术中的爵士乐、摇滚乐、古典音乐等均被引入舞台,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林兆华(中) 牟森的戏剧 牟森(1963— )是90年代另一位实验戏剧的代表人物,并且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为彻底。《关于〈彼岸〉的汉语语法讨论》、《零档案》、《与艾滋有关》等戏剧摒弃了剧本、故事功能、规定情境、人物塑造,消解了传统戏剧的要素,具有明显的“反戏剧”的特征。 《与艾滋有关》:“没有剧本,没有故事情节,没有编造过的别一种生活”,食品制作、垒砖砌墙、自由发言,三条动作线在舞台上平行发展,毫无联系。观众眼看着热气腾腾的食物制作出来,两个真正的水泥匠砌起了三面墙,演员的言语混杂蜂拥,一个新时代的戏剧景观赫然呈现。 牟森的话剧实验力图展示真实的生存状态,然而他激进、反叛的艺术观念和主题模糊的表现形式并未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 其余90年代戏剧家 李龙云、杨立民、过士行、王小鹰、田沁鑫等人的戏剧创作以鲜明的个性,共同丰富了90年代的话剧格局。 李龙云的《荒原与人》通过沼泽地里北大荒人的挣扎与煎熬,展示了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图景,达成了对历史、人生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过士行的《鸟人》、《鱼人》、《棋人》、《坏话一条街》具有强烈的寓言化、荒诞意味和虚无色彩,戏剧主题开放多义。 过士行 查丽芳的《死水微澜》和田沁鑫的《生死场》则将名著搬演上舞台,以浓郁的诗情、民族化风格和地域色彩、富有思想张力和视觉震撼力的表现形式,造成了震慑人心的艺术效果。 查丽芳(左) 田沁鑫 《生死场》 小剧场戏剧运动 20世纪90年代,小剧场成为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新时期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早在20世纪20年代,“爱美剧”便成为中国小剧场运动的首次实践;1982年,《绝对信号》开辟了新时期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先河,引领了一批同类型戏剧的诞生。 大剧场话剧遭遇危机与个性化时代的观众需求使话剧发展之路被迫转向,戏剧家开放独立的艺术探索则使小剧场戏剧成为90年代戏剧艺术发展的主观选择。90年代的小剧场戏剧致力于探索戏剧在新时代的生存之道,商业化与实验性成为许多小剧场戏剧并行不悖的追求目标和双重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七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三十二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三十六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三十七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三十三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三十五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三十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三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十八章.ppt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十二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