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件 第十章.pptVIP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件 第十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年代音乐 (1919-1929) 概 述 在“五四”爱国运动背景下,中国音乐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概 述 20年代的中国音乐,真正进入了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时期 。 这一时代的音乐家,以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王光祈为代表,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儿童歌舞音乐、民族器乐和音乐理论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概 述 北京、上海等城市音乐社团的创立,高等院校设置专业音乐系、所,高等音乐院校的成立,使得专业音乐教育初步建立和发展。 随着革命运动的开展,创造出一大批工农革命歌曲,根据地的音乐活动也逐步建立起来。 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 萧友梅,字思鹤,别号雪朋;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 萧友梅的成就 教学和办学 : 回国后受聘为教育部编审员。1920年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1922年音乐研究会改组为附设音乐传习所,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0年与杨仲子创办北京女子高师音乐体育专修科(次年任音乐科主任)。1925年兼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 1927年,北京全部音乐科系被奉系军阀教育总长勒令停办,萧友梅在蔡元培的尽力促成下在上海筹建并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 教材建设和理论建树: 编写了许多教科书,如《普通乐学》、《和声学纲要》、《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风琴教科书》,著述有《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等, 作曲: 创作歌曲九十多首,出版有《今乐初集》、 《新歌初集》等。《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其歌曲创作的代表作。 器乐作品有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钢琴曲《哀悼引》,《夜曲》,大提琴曲《秋思》等。 合唱曲有《别校辞》(女生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等。 《问》 易韦斋词。歌曲产生于国内军阀混战时期,作者以此题材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伤情怀。歌曲感情内在深沉,是一首有着较强感染力的艺术歌曲,在当时知识分子阶层中广为流行。 《五四纪念爱国歌》 赵国钧词,作于1924年。这是为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而创作的一首群众歌曲。采用进行曲的体裁风格,弱句起拍,旋律具有较强的律动性与起伏感,节奏跌宕起伏,一头一尾斩钉截铁的语气和中间部分的伸展音调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与时代特色。 中国的Schubert——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江苏常州人,语言学家、作曲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教清华。1921年到哈佛大学攻读语言学,同时在该校教哲学和汉语。1925年回清华任教,主讲音韵学,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1938年赴美讲学而定居美国。1982年去世。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 以歌曲形式为主,一生写了大量独唱曲、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和合唱曲。 代表性歌曲: 20年代创作的《劳动歌》《小诗》《卖布谣》《织布》《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海韵》《听雨》等,30年代创作的《西洋镜歌》,40年代创作的《老天爷》等。 《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作词。刘半农旅居英国伦敦时所写,歌曲为通谱歌形式,以对春、夏、秋、冬四季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作者 “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情。 《海韵》,歌词选自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这是一首具有清唱剧特色的合唱作品。内容叙述了一位酷爱自由的少女,为了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而在海边吟唱、歌舞,最后为海浪所吞没的情景,反映了“五四”时期“不自由,毋宁死”的时代精神。 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节各异的段落加尾声组成。歌中用女高音表示主人公女郎,用合唱表示旁观者诗翁,用钢琴伴奏表示大海,刻画了三种不同气质的音乐形象。 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湖南湘潭人,1913年-1919年先后在北京、长沙两地工作,参加北大音乐研究会,担任通俗音乐中潇湘乐组组长。 1921年,黎锦晖应中华书局之聘到上海负责编写小学国语课本,在此期间,组织了一个中西合璧的乐队,经常上演音乐会节目和他自编的儿童歌舞剧。此后七、八年,是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的黄金时代。1922年,创办《小朋友》周刊。 1922年筹划了“明月音乐会”,1927年扩建为“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1928年带领全团赴广州香港东南亚一带演出,1929年重建明月歌舞剧社,开始写作大量爱情歌曲。 1940年任职于中国电影制片厂,建国后,就任于十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兼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文革间去世。 儿童歌舞表演曲 主要作品有:《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因为你》《寒衣曲》《欢乐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