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3、能力目标: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一、导入:   唐朝过了是宋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两个朝代之间又有无数个小的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替出现,它们就如同昙花一现般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本如流星一般的在夜空划过,但是事隔多年后,人们还要旧事重提,将那段尘封的史事昭然于天下,宋代的欧阳修就做了这么一个史记之人。我们今天就来拜读一下欧阳修先生的《伶官传序》,看老先生在这片史论性的文章中到底要向我们讲述什么呢?  教学环节设计 二、整体感知 1、回顾一下"什么叫做序"; (其实我们在高一时就学过一个单元的"序",比如《呐喊》自序、《宽容》序言、《名人传》序);《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2、什么是"伶"或"伶人"呢? 答:"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3、既然是这样的几个人,地位、身份都不高,并且又是败政乱国的人,为什么要替他们做传呢?(平时我们读到过的传记,一般是为英雄人物、英雄豪杰作传的,是吧?为什么要替伶官作传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 指导诵读第一段 1、 翻译"盛衰之理"一句(注意语气:感叹语气的反问句);从中确定两个内容   (①谈论什么问题②对于"盛衰问题"有怎样的观点) 2、 比较两句话①"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 (意思改变了,原意是既不否认天命的说法,更强调了人事的作用;现在变成了"完全否定了天命这种传统的说法,而完全是人事的原因") ②不改变原意,改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意思是不违背了,但区别在哪里?语气的变化,从带感叹语气的反问句变成了陈述句,意思是一样,但改过之后力度不够,语气不强) 3、 从第二句话"原庄宗..."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作者提出了论题、论点,该去怎么证明?) 答:用"得(失)天下"两方面事例来证明 4、 分析"所以......者"结构(比较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的原因;表作用、表目的 5、 解释"原";第三段"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 答:推究(原因),做动词 ;现在的一个词语"原本",是否有所体会? 6、"呜呼"一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字?("唉!")为全文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叹惋",开篇就给人一种哀婉之情,叹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二) 指导诵读第二段 师:庄宗为什么得天下,怎么得天下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心。欧阳修又是怎么向我们讲述的呢?(全班齐读第二段) 师:整个故事围绕什么东西在叙述?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三矢)("晋王"和"庄宗") 1、"得天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概括)具体又怎么做才得到天下的呢?(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的话概括) 2、比较《五代史》里怎样得天下的一段话: (1)先比较前半段"...一矢灭朱温",在原文中用哪几句话来叙述这件事情的?哪个更简洁? 答:意思一样,都是为了明确仇敌,欧阳修的文字更简洁、利落一些; 3、"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对应课文的哪句? 答:"此三者,吾遗恨也",这三个仇敌是他今生不能灭掉的,抱恨终生,带有抒情的气氛; "与尔三矢,尔其......"的"其"的翻译(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 (带有语气:刚才的"抒情的气氛"与这里的"祈使语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父亲在临终之时的嘱咐或者说遗愿,叙说自己今生不能完成的志向,肯定是非常感人的,但《五代史》里则无法体会。体会欧阳修的用语精妙,该渲染的地方渲染了,该简洁的地方简洁了;) (从新旧五代史的对比,可以看出欧阳修的文笔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4、再从动词上来体会一下本文的语言,请找出与"矢"有关的动词: 晋王:赐而告 庄宗:受而藏 (用兵时:)请 → 盛 → 负 → 纳 (三) 指导诵读第三段 1、"失天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呢?又做出了怎样的行动呢?(有没有讲?为什么?) 答:具体失天下的过程没有,在正文里在《伶官传》,"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正文分解" 2、如何得(失)天下,有怎样的具体描述?我们太简略了,只用了得(失)天下六个字,怎么表明他得天下啊?这里没说他"称帝",你怎么知道他得天下了呢? 答:"方其系燕父子..."已经报仇成功了,仇人要么抓住了

文档评论(0)

w1289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