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歌剧中的器乐 一、歌剧乐队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的歌剧乐队 佩里歌剧乐队仅由几把琉特琴和其他弓弦乐器加上一架大键琴组成。 蒙特威尔第将乐器划分为:弦乐组和管乐组。 路易十四对歌剧乐队建立起了一定的作用,支持吕利创建了“御前二十四把小提琴组” A.斯卡拉蒂乐队里则有一把圆号,把铜管组和木管组的音色衔接起来。 巴洛克时代“数字低音” 用这种手法只需写出两个声部,然后在低音上再注出些表明音程关系的数字。键盘演奏者可根据这些数字,从头到底把音乐填满。 拉莫的配器法注意到通过乐器组合的变化。 (二)18世纪的歌剧乐队 亨德尔时代的管弦乐队继承了四部乐队的写作法则,木管以双簧管和大管为基础,铜管则由两三支小号和同等数量的圆号构成,此外还有定音鼓。 格鲁克突破了以复调进行为本的框架,代之以突出主旋律的自由织体。 莫扎特对管弦乐队的发展贡献主要集中在交响曲、协奏曲领域。 (三)19世纪的歌剧乐队 19世纪法国管弦乐队由于大歌剧盛行而得到很大的发展。 柏辽兹、梅耶贝尔为弦乐队的规模大伟扩充,并引进种种变形乐器。 1808年卡台尔的歌剧《亚历山大在亚培尔》中引用了英国管。 1872年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在米兰演出用了90人的大乐队和120人的合唱队 (四)20世纪的歌剧乐队的多元格局 20世纪至今,古典、浪漫时期常规编制的歌剧乐队依然为许多作曲家所乐于采用。 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等音乐家都有曾以每种乐器仅有一件的乐队为自己的歌剧编配伴奏。 二战后,布里顿采用木管五重奏和弦乐五重奏再加钢琴、竖琴和打击乐组成,总共用十三位演奏者。 随着信息传递的加快而引起的全球文化大交流、大融汇运动,20世纪的乐队又很快增添了来自第三世界、特别非洲的民族乐器。 20世纪乐队增添的新特点,电子乐器的使用。 二、歌剧乐队的作用 (一)唱腔的烘托 歌剧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往往以为演员的唱腔就是歌剧音乐的全部,因此乐队被看作是声乐的一个附属性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只是衬托唱腔而已。 (二)形态意象 以特殊的艺术构思和配器手法勾起观众的形象联觉,彷佛感觉到某种形态意象。 (三)心理刻画 随着乐队的独立性增强,在19世纪的歌剧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大段的乐队演奏,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环境描写 尽管歌剧是以声乐演唱为主的艺术,但通常情况下作曲家在咏叹调之前都有一段场景的描写,把听众带入故事规定情境中去。 (五)动作陪衬 歌剧中的人物除了歌唱之外也需要做一些表示与戏剧进展相关的动作,这时乐队的任务就是提供一定时间让演员能够充分表演,而这一独立的演奏段落也是许多作曲家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六)细节点缀 歌剧既是一种综合艺术,就必然有着许多来自文学方面的细枝末节,当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被脚本作者简略了,但如果有可能的话,大部分作曲家还是力图乐队音乐去刻画某些细节以保留原作的生动。 (七)主导动机 古典乐派作曲家们把歌剧人物必须通过器乐声乐有机综合构成的观念开拓了思想。 1871年出版的论述韦伯作品的书里首次提到了主导动机一词,表示某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短小音调的片段。它的使用常带有封闭性,通常标签式地穿插在人物唱段音调中或伴奏中。 主导动机是一种音响信号,最广泛的功能是用以表示角色。 主导动机也可以用以表示抽象的理念或是人物动作行为。 一般主导动机总是伴随它所代表的角色或事物一起出现。 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的运用意在通过某种象征性符合表现剧中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脉络,在裱花中求统一,并产生深刻、强烈的戏剧效果。 当主导动机音型在不同的戏剧背景中发生变化,乃至于展衍开去构成新的旋律时,人们往往把这种音型称为核心音调。 主导动机通常是通过固有的音型表现出来的。 主导动机或称之为核心音调的手法增强了歌剧音乐的符合性,使听众能够从歌剧悠长而连绵不断的音乐进行中辨认出人物或各种具有特殊含义的事体。 三、音乐会性质的器乐曲 (一)序曲的沿革 歌剧全剧正式开演之前,由乐队演奏的一段乐曲被称为序曲(overture)。 一般认为最早的“序曲”是1607年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开场曲。 17世纪后期,西方歌剧序曲渐渐有了较为固定的样式(三段体结构的乐曲)。 18世纪下半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在这一环节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才出现今日意义上的序曲。 19世纪歌剧的序曲在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笔下得到丰富的发展。无论在创作思路、曲式结构乃至演出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创造。 19世纪下半叶之后的现代歌剧,为了立刻进入情境,很多作品的序曲只是很短的引奏。 贝多芬为他的歌剧《费黛里奥》配了四首序曲,篇篇言简意赅,因此离开了歌剧却能在音乐会上受欢迎。 (二)序曲的功能 1、预示作用 如:莫扎特时代的许多序曲。 2、先现音乐主题 通常情况下,作曲家写完全剧或是写作过程中,意欲将他本人十分心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天津工业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一章 财务管理导论.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工程制图课件第八章 零件图.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工程制图课件第九章 装配图.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工程制图课件第六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工程制图课件第七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工程制图课件第十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工程制图课件第一章 绪论与制图的基本知识.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八章 立体 平面、直线、立体与立体相交.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九章 组合体视图.ppt
-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六章 投影变换.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