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中赋的渊源——兼论口头剧本的形成.pdfVIP

论戏曲中赋的渊源——兼论口头剧本的形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戏曲中赋的渊源 ———兼论口头剧本的形成 郑劭荣 内容提要 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中有不少赋体文,其源头并非汉大赋,而是民间俗赋,它以说唱的 形式进入戏剧表演。唐代俗赋较早与戏剧结缘,并在演出形态上影响了后代戏剧用赋。在宋金杂剧中出现了 赋的表演伎艺,虽然存留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但主要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具体表现在“赋”名剧的表演 上,这些体制短小的剧目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具有口头剧本的构件特征。进入戏剧的俗赋最终从说话 艺术演变为一种戏剧表演手段。剧中赋是我国戏曲由口头文学演变而来的重要证据和线索,古代戏曲中的 “赋前套语”显示了变文、俗赋与口头剧本在编创方式上的亲缘关系。 关 键 词 戏曲 赋 口头剧本 渊源   赋与戏曲之关系,渊源极为古老。自戏曲处 景色、介绍生活物品等,无不以赋的笔法来铺排刻 于孕育状态,便与赋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成熟 画。如写宫廷府邸气象的有《琵琶记》中的《黄门 后,在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里,不少戏剧的 赋》、《荆钗记》中的《相府赋》。描绘山川景物的如 宾白是用赋体写的。清代中叶以后产生的地方戏 《水浒记》中的《梁山赋》、《玉记》中的《西湖赋》。 中,许多剧种采取了提纲戏的演剧形态,艺人搬用 摹写人物的有《玉簪记》中《美人赋》、《狮吼记》中 固定的赋体套语来编创口头剧本。那么,戏曲中 的《泼妇赋》等。如《明珠赋》第四出咏长安: 的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在早期民间戏剧中具 (丑)官人,你看京师好景致。(生)怎见 有怎样的表现形态?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 得?(丑)只见六街车马,三市人烟。慈恩寺 础上,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兼及探讨口头 金刹参天,灞陵桥垂杨拂地。花簇簇三百六 剧本的形成途径。 十行买卖,锦重重十万八千户人家。朱楼绣 槛,有十里香风;水阁凉亭,没半星暑气。酒 俗赋与戏曲中赋体文的形成 肆中卖的是莲花白、竹叶青,都解金龟同一 徐扶明先生认为:戏文、传奇作品中的赋体文 醉;勾栏内坐的是李端端、苏小小,笑歌新曲 ① 来自汉赋。 诚如所云,明清传奇中的赋大多具有 解留人。金章紫绶,达官贵戚去朝天;白狗苍 汉赋的审美特征,举凡铺叙场面、摹画人物、描绘 鹰,公子王孙来打猎。八柱巍峨标玉阙,五云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项目号:11BZW07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记忆 ·编 创 ·表演———传统戏曲口述剧本形态研究”(项目号:10YJC751133)的阶段性成果。 196 论戏曲中赋的渊源 ② 缭绕拥王居。果然是好景致。 中,讲唱与戏剧是最为亲近的姊妹艺术,也是最易 整段宾白句式整饬,多骈偶对仗,以夸张和铺 互相渗透和转化的。近代以来不少地方剧种的前 陈的手法,刻画长安闹市之繁华、人烟之辐辏,写 身就是说唱艺术,如越剧、评剧、锡剧等。因此,与 出了大都市的气派;文辞典丽,讲究音律美和节奏 文人化的汉赋比较,作为说话艺术的俗赋无疑与戏 感,俨然一篇小型汉赋。总体来看,用赋是明清文 剧的关系更为密切,它是戏曲中赋的远祖。 人传奇创作的一大特色,类似赋文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