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刑法分论)课件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pptVIP

重庆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刑法分论)课件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章重点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本质特征 放火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破坏公共设备、设施等特定对象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犯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交通事故罪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一、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以及其他重大公共利益安全。 “不特定”:无法预料、难以控制 “不特定”与“多数”的关系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 责任事故类犯罪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一、放火罪 放火罪的概念及既遂标准 ★放火罪,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放火罪既遂标准的学说: 独立燃烧说:火离开作为媒介物的燃料转移到目的物上,达到独立地能够发挥燃烧作用的状态时,成立既遂。 效用丧失说:由于火力烧掉了目的物的重要部分,丧失其效用时,成立既遂。 燃起说:目的物的重要部分开始燃烧时成立既遂。 毁弃说:由于火力使目的物达到毁坏程度时,成立既遂。 一、放火罪 ◆放火罪的性质:危险犯 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等危险犯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后有犯罪中止的问题? 按照通说观点是不成立犯罪中止,仅仅是犯罪既遂以后的悔罪表现;笔者认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将犯罪既遂作为一个过程,从危险出现直到危害结果出现都是犯罪既遂,因此,在危险结果最终实现以前都可以成立犯罪中止,这符合犯罪中止的“金桥理论”的本意,即任何时候都给犯罪人架设一座悔罪的金桥。 一、放火罪 ◆放火罪与其他罪的关系 用放火的方法杀人、伤害、故意毁坏财物,如甲利用放火的方法准备烧死乙,而乙大难不死,甲构成放火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一、放火罪 我国学界大都主张构成放火罪,理由是放火罪侵害了公共安全而比杀人罪更重。 笔者认为,实际上杀人罪不管是性质上还是从法定刑的处罚上都比放火罪重,这时应该适用想象竟合犯理论适用杀人罪更恰当些。如果定放火罪的话,在未造成严重后果时,会导致罪刑不相协调。此外,将以危险方法杀人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还有利于处理刑法第17条第2款在适用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统一对结果加重犯的认识与处理,有利于将来削减死刑条款。 一、放火罪 ◆案例1: 被告人宋某家有3间房屋,位于一排12间砖木结构房屋的最东端,依次向西有7户人家。1993年7月2日下午6时许,宋某和妻子因家庭琐事与其母、兄发生争执。宋遭其兄殴打,顿时怒从心起,认为自己受到欺辱无法在家生活,便产生了焚毁自家房屋移居岳父家的念头。宋某用火柴点燃屋内的麦草堆,然后带着妻子和孩子离家出走。火势很快蔓延将房屋烧着。当时风向东南,西邻住户为避免殃及,纷纷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向外转移。众村民奋力扑火,采取扒屋顶、拆房子以形成隔火带等方法将火扑灭,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 一、放火罪 ◆案例2: 被告人张某于某日凌晨2时许蒙面翻墙进入百花家具厂,欲盗窃该厂厂长葛某家中财物,但见葛家有人无法下手,遂在该厂刮灰车间点燃蛇皮袋后大喊救火,趁葛某救火之机潜入葛家,盗得人民币2400元,欲逃离时被抓获。 二、决水罪 决水罪,指故意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决水,指解除对水的自然力的控制,使之超出人的支配,在地上泛滥。其具体方法可以是破坏堤防、损坏水闸、堵住水流、改变水流等。 本罪是危险犯,但要求有相当量的水、必须达到具有相当的自然力的程度,即水的自然力本身必须达到能够发生公共危险的泛滥程度。 决水罪的主体 二、决水罪 案例:侯某12岁的外孙杨某于某日放学后到邻村塘库游泳,不幸溺水身亡。侯家随即找人下水打捞尸体,未捞到,又用鱼网打捞,也未捞到。当天下午,死者的母亲急于要找到尸体,哭叫着放水找人。侯某说“放就放水吧”。便提了一把铁锹,将塘库堤坝的放水处的放水口挖开,塘库里的水倾泄而出,将口子越冲越大。水咆哮而下,直冲下游的村庄,将刘某房屋冲垮,并冲走刘某一家五口,经多人奋力抢救,救起四人,刘某妻子不幸死亡。 三、爆炸罪 爆炸罪,指故意引发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案例1:被告人陈某因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轻生念头。他用1500克铵磺炸药和7只电雷管做成一个爆炸物,又用14节1号电池组装成引爆装置。某年12月8日,陈某携带上述爆炸物和引爆装置乘火车来到北京,准备游览北京后用爆炸的方法自杀。他先后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附近的三家旅馆住宿。因其所带的钱已经花光,便将自制的爆炸物和引爆装置连接在一起捆绑在腰间,然后将引爆开关放在自己皮夹克上衣右下兜内,于12月16日晚来到北京火车站。次日零时9分,陈某在北京站中转签字处15号窗口西侧一米处将电雷管引爆。由于炸药受潮爆炸物未能爆炸,电雷管引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