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草》艺术特色: (教材125页) 20年代散文 第一节 20年代散文概述 一、散文概述 (一)杂文 现代杂文诞生于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中,这在当时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呈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景象。 (二)美文 一些作家继承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学习取法英国的随笔纵意而谈,笔调漂亮、缜密的艺术特长,创造了许多各具风采的“美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许地山、徐志摩、梁遇春等。 (三)报告文学萌芽兴起 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二、主要作家及作品 俞平伯(1900-1999):诗人、散文家、学者。浙江德清人,文学研究会成员,提出了“诗的平民化”主张,诗重音律,喜写景抒情、忆旧,笔墨精简,清新自然。20年代有散文集《燕知草》和《杂拌儿》。其中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西湖的六月十八夜》、《钱塘江大夜潮》等。 风格: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的融合,独抒性灵,用笔细腻,意境朦胧灵动。但有时过多铺饰,少了天然之趣。被周作人成为“近年来的第三派新散文的代表”。 冰心 宣扬爱的哲学。冰心体散文文字清丽畅达、情感真诚温柔、情绪雅致婉约。如作品:《笑》、《往事》(2篇)、《山中杂记》、《寄小读者》等。用通讯的形式写的文艺散文,表现对祖国母亲大自然的爱,表现爱的哲学,成为冰心体。 许地山 《空山灵雨》是五四后最早的个人散文集。主要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用佛教文化的智慧和基督教的博爱观念来探究人生的哲理,解自身之困惑,启读者之思索。语含机锋,颇有参禅意味。 《落花生》:要做平凡的人,有意义的人。宽容、博爱思想。其中的爱与朴实更多来自于宗教观念。 在探讨人生苦乐因果得失中,表现出一种自然坚定、无怨无悔的生活态度。 郭沫若 张扬自我,热爱自然,关心社会是其特点。散文主要收录在《橄榄》、《水平线下》等集子中。其代表是《小品六章》。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6年开始发表散文,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两本散文集,写得机智幽默,充满才情。他的散文多谈人生哲理,博学多思。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怀疑、彷徨、恣肆、追求是其散文复杂的主题。散文创造受到英国兰姆等散文家的影响。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 。 丰子恺(1898—1975)的《缘缘堂随笔》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风格:以佛理阐释生活,于俗相中发现真理。潇疏淡远,哲理浓厚,清淡悲悯,显得老气横秋。 夏沔尊(1886—1946)、叶圣陶与丰子恺同为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夏沔尊有一本《平屋杂文》,平实隽永。代表性作品《白马湖之冬》。(白马湖作家群) 郁达夫的散文率真、坦诚,文笔恣肆,具有浓烈的抒情性。《还乡记》、《还乡后记》、《立秋之夜》、《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以及书简、游记、日记等。《还乡记》、《还乡后记》主要是写“零余者”羁旅生活的作品;途中的风土人情和人物的伤感彷徨交相描绘,抑扬变化、往复回环,构成了作品的内在节奏和情韵之美。 新月派的徐志摩:20年代有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风格是笔调飘逸,语言浓艳,修辞繁复,个性鲜明。徐志摩的散文是才情和性灵的体现,浓艳华丽如贵妇人。《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的一夜》、《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为其代表。 现代评论派:1924年12月创刊的《现代评论》为中心,主要作家有陈西滢等,在艺术上,他们既不喜欢锋芒毕露,也不喜欢曲折隐晦,主张以英式随笔为楷模,讲究心平气和的侃侃而谈,力求达到雍容舒展、轻松自如的境界。陈西滢以“闲话”著称,《西滢闲话》是其代表作。 现代散文的特点: (一)个性化。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 (三)文体自由,风格多样。 (四)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五)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 第二节 周作人 朱自清 1、周作人生平(1885-1967):原名櫆树,号星杓。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五四时期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等论文,推动了文学革命由形式改革转向内容革新的深入发展,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宣扬“人的文学”观念。早期思想是革命的、进步的。1928年后,思想逐渐消除,归于恬淡隐逸,研究民俗学和民间文学。 ?2、美文概念的引入。 周作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