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docxVIP

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 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 问题 始终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一篇又一篇的作文错误五花八门,可为什么总有些类似性?有的作文在某些方面如主题很好,可为什么在结构、语言方面不尽如人意呢?显然,要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是困难的。不过,这和中学生思维品质 发展 有着不可分割的 影响 。 作文实际上是用语言把客观世界思维符号化,并用语言符号表现为物质存在的过程,它必然受到思维品质的影响。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如一次我布置课堂作文《童年趣事》,初一A班48人中能在当堂完成的有27人,其余10 人已完成一半多,另外11人只完成了1/3左右。48篇作文无论从开篇、结尾、结构、语言、选材等方面都不尽相同,这正是思维品质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在同一个体之间思维品质的各个方面是否也存在差异呢?答案是肯定的。据心 理学 家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中认为:思维品质的成分与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几方面在每个学生思维中不是同步发展的,而是互相牵制的 网络 关系。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初一B班王志峰同学作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不必说宽阔的操场、高大的树木、牛皮做的篮球;也不必说小孩在路边坡上玩耍,圆圆的夕阳落在山尖上,一大群鸟儿组成了一个人字形,单是走路就有无限趣味:鸟儿在这里飞翔,燕子在筑巢。翻开泥土来,有时遇见蜈蚣,还有螳螂……” 他对鲁迅先生“百草园”的模仿是一般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做到的,这是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显然,他能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进行整体迁移、创造,语句也较流畅,是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的具体表现。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思维活动中,估计材料的能力还是不够的。“操场”“树木”“篮球”的组合,“小孩”“夕阳”“鸟儿”的组合,并没有显示出一定的顺序或 规律 性。“单是走路,就有无限趣味”和前文联系不确切,是生搬硬套,显得杂乱无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思维品质中批判性的缺乏。它是对思维活动中各个环节、各方面进行调整并校正的自我意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该同学的错误可以知道,他用一定的手段将材料进行组合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自我校正、调整思维活动中的错误,或者意识到错误而不能纠正。 在批阅同题作文中,初一A 班郑云飞同学是这样写的:“走近一看,且不必说黄澄澄的鸭梨压弯了树枝,红红的苹果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单那绿色走廊一样的葡萄架就够我陶醉的了。茂密的枝藤,爬满了架子,在那又大又绿的叶子下,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紫黑溜圆,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段文字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段都比上段要好。说明她的思维深刻性、独创性等都优于前一位同学,可还是没有注意到“鸭梨”“苹果”“葡萄”等季节性问题,导致不当。 此外,作文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别字、漏字、病句,也是很普遍的。 我们认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在短时期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在 理论 与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 根据一些 研究 表明,对于许多的错误,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以深刻性为基础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发展而随之消失。另一方面,通过外界因素如指导培养,是可以减少或纠正的。在此,我主要采用了“借鉴课文的迁移训练”,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借鉴课文的片断迁移训练。 例如我详细指导 学习 “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的一些 方法 ,然后要求根据下列词语写一段“晚归图”。 “夕阳、小桥、流水、学生、农夫、鸭子、鹅、牛、小路、炊烟”。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我设计了如下辅助性练习。 示范:菜畦——碧绿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模仿:夕阳——红彤彤不必说红彤彤的夕阳 石井栏——光滑 黄蜂——肥胖 小桥——古老 鹅——白胖、伏在河边 牛——老,过河…… 如果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创造出句子的话,再进一步思考:鲁迅写百草园选取了哪些景物?可以分类吗?有规律吗?引导他们 分析 出有动物、植物的区别,并且有静态、动态描写,采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根据经验,乡村中你可以选取哪些景物呢?怎么对这些景物分类呢?一般学生比较容易说出: 静态的如桥、柳树、房屋、山…… 动态的如学生在路边玩耍、农夫劳动、炊烟升起、牛过河…… 然后再按一定顺序进行情境组合。这样就可以纠正上面王志峰、郑云飞同学作文中的错误,学生会尝试着自觉估计自己材料是否严密。 在以上写作过程中,至少渗透着如下几个方面: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