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化趋势中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发展走向
报告文学发轫至今,已有百年。百年来,它直面现实人生,犁进生活沃土,紧扣 社会 主弦,追踪 时代 激流,真实而 艺术 地报道了全球几乎所有的重大变革和 历史 性事件,以其独特而诱人的文体风范健步文坛。事实已经十分明朗,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 自然 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 现代 主义的既定程式已不适于规范 发展 演进中的报告文学的生命质态。当此之时,重新审视报告文学的现代文化身份,进而揭橥其在全球化趋势中可能和必然的发展走向,便显得分外重要而紧迫。 你从哪里来:报告文学的现代文化身份 勿庸置疑,报告文学是名副其实的批判性文学样态,它的现代文化身份也当由此而来。这主要基于三种参照,即存在范畴的社会生活参照,精神系统的意识形态参照,艺术本体的文学背景参照。 一、社会生活参照:报告文学发轫于社会批判意识 与存在方式的社会生活相比照,任何观念形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主体大脑中反映的产物,报告文学也不例外。报告文学萌生之际,高尔基便热情欢呼:“特写作家的工作‘激流’,好像要从我们现实的皮肤上,把过去的污垢和灰尘冲洗掉,同时使过去的最可耻的怪现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语言艺术还从来没有如此真挚和成功地为认识生活的事业服务过。”【1】 批判意识是报告文学的天性。日本学者川口浩认为,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近代散文,“在它产生的当初,已经带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的色彩。”【2】我国学者周钢鸣也说:“更深入事实的核心,更具体地用形象来描写事实,更迅速地执行事实的报道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的任务,这就是所谓报告文学。”【3】无论是早期经典报告文学,还是二战期间进步的反法西斯报告文学,抑或是现代深层掘进、多元发展的报告文学,都显示了对压迫、剥削、黑暗、腐败、苦难、战争等等的激烈批判,表现出对社会进步、光明、廉洁、幸福、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渴求。茅盾在谈及早期报告文学集《 中国 的一日》时说,作品“从中国的每一角落,发出了悲壮的呐喊,沉痛的声诉,辛辣的诅咒,含泪的微笑,抑制着的然而沸腾的热情,醉生梦死者的呓语,宗教徒的欺骗,全无心肝者的狞笑!这是现中国一日的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一日的奇瑰的交响乐”。【4】《包身工》尖锐揭露和严厉控诉了日本资本家残酷的跨国剥削,沉痛地写道:“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作者回忆其写作原动力时说:“在20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原来还公然地保存着奴隶制度。我感到愤怒,我觉得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种种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冷嘲热讽,他那“痛苦严峻的笑,往往有一种遏止不住的憎恨,它扯去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伪装,对在作家生前已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主要强国的美国丑恶现实迫切地予以讽刺和批判”。【6】当代德国作家凯·赫尔曼与霍·里克的《我,十三岁,妓女,吸毒者》【7】,以西柏林一个真实的故事,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女中学生克丽斯蒂娜因父母离异,由一个天真少女堕落为妓女和吸毒者,屡次自救而不能自拔。该作出版后风行欧美,在西方几乎家喻户晓。看罢作品,人们不禁要问:谁之罪? 报告文学的批判力量来自历史文化审视和人性启蒙意识,尤其来自对于真理的挚着追求。“真理是艺术最上乘的原料”。报告文学对于真理的追求,既需要适度宽松、健康的社会与文化氛围,对作家来说,更需要勇气和毅力,甚至要以流血牺牲为代价。人们不会忘记,动乱年月,张志新烈士是怎样为真理献身的,报告文学《正气歌》的启示应该没有过时——“为什么在革命先烈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为真理而斗争还需要流血和牺牲?难道革命先烈的理想就是为后代重新安排一个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去探讨真理的环境吗?”【8】这种发问何等震撼人心!高尔基为写《一月九日》,被沙皇政府逮捕入狱,因为腐朽者害怕真理为人民所掌握。 报告文学的批判意识和启蒙作用着重表现在——“当新生事物还处于萌芽状态,还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时候;当腐朽的事物还猖獗迷漫,许多人还在观望、沉默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报告文学的作者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扬善弃恶,为新生事物大喊大叫,对麻醉事物进行鞭笞。”【9】在这方面,美国记者斯诺堪称全球报告文学作家的楷模。当红色中国还在摇篮里的时候,他第一个看到了她的未来和希望,第一个向全世界作了报道。约翰·谢伟思的评价很有代表性:“我们怀念他,怀念他那敏锐的记者眼光,他那生动清晰的笔触,他那无畏的勇气,他那深邃的洞察力和他那炽热的人类情感。”【10】我们也应当记得,当伏契克、方志敏等人身陷监牢、命在旦夕之际,还坚持为正义、真理喊出最后的强音。他们以自己的痛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