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资本约束下的银行资产组合
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徐明东 著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 7050300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
项目(No.08JC790022)、上海市“晨光计划”
项目(No.CG0905)的资助和支持。
前 言
1988年发布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里程碑,标志着资本监管成为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和国际标准;2003
年银监会的成立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由制度建设层面推向了逐步
实施阶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各界对巴塞尔资本
监管协议的反思,并导致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的迅速出
台,我国也提出了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等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的计
划和措施。 以资本充足率要求为核心的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行为具
有哪些影响、多大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机制是什么,这种监管方式对
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哪些影响,其影响渠道又是什
么? 这不仅是一系列理论问题,更是一系列现实问题:涉及在中国
银行业正经历市场化改革、银行面临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正在发
生改变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以资本充足率要求为核心的资本监管
有效性,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如何改善银行资本监管与货
币政策的协调等政策问题。
本书结合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的国际和国内实施进展,首先,从
理论模型和国际经验角度分析了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的最优资本结
构和银行最优资产组合决策机制,探讨了资本监管如何影响银行的
最优资本决策和资产组合决策、不同监管体制的激励约束与银行资
产组合质量的提高、资本监管与银行信贷的顺周期行为等问题。 其
次,利用中国的微观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
贷扩张的影响,并结合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典型特征和中国国
2 资本约束下的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际收支双顺差的宏观背景,利用微观银行数据检验了货币政策传导
的银行贷款渠道。
研究结论显示:
(1) 随着国内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资本监管的实施,中国银
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已大幅提高,但从质上看,国内银行资本比率的提
高主要依赖政策性和外部融资渠道,而不是通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的提高、盈利能力改善的内源性融资结果,银行资本管理意识和能力
仍较弱,仍停留在“被动”而非“主动”资本管理阶段。 对中国现阶段
而言,资本充足率约束能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限制银行资产的扩张,
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除防止破产倒闭的功能外,银行资本
的其他几种作用也将逐步显现。
(2) 银行对资本进行主动管理、外生资本约束内生化是实现有
效资本监管的重要条件。 可从三个方面提高资本监管的有效性:第
一,继续推进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深化其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激励相
容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银行业的资本管理实践与培训,通过业
绩考核、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银行建立自己的风险调整的资本配置
体系和基于资本成本的业绩考核系统,提高银行的资本管理能力。
第二,营造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市场约束的
增强来影响银行经营的资本成本,用价格的杠杆促使银行资本管理
向主动化、资本约束内生化发展。 第三,应逐步增强违规惩罚力度,
避免对不同改革进程中的银行实行“一刀切”,可参考英国和中国香
港的资本监管实施制度考虑对不同性质、类别的银行实行不同的监
管标准和惩罚力度。
(3)2003 年之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资本约束为“软资本约
束”,但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影响在逐渐增强;2003
年银监会成立后,“硬资本约束”开始显现。 资本充足率约束引起的
银行从“惜贷”到“主动信贷”行为变化是解释2004—2007 年我国银
行信贷增速波动的重要原因。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资本约束的
前 言 3
信贷行为反应敏感性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化行
为更明显,自2003年以来其信贷扩张行为更加谨慎。 为提高资本监
管的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银行行为的内部约束、市场约束和监管约束
建设,加强信息披露,逐步强化违规惩罚力度,引导资本约束往内生
资本约束阶段发展;另一方面推动银行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
力,实现盈利模式转变,盈利能力的提高所带来内源资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