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论语集注》中的训诂
一、集注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训诂角度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格局,为免重蹈五代覆辙,北宋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之策,通过伦理纲常来加强思想控制。同时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人民的伦理道德也普遍沦丧,适合整顿封建制度的理学成为最有效的思想统治工具。在此背景下,《论语集注》应运而生。《四书》就此担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重任。朱熹通过对义理的阐发,用“明经”来构筑理学的思想体系。如: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集注;言君子凡事专用立在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虽未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谓行仁自孝悌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悌是用也,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朱注并不从传统的字词章句的角度进行诠释,而是从义理的角度,回答修身养性的内圣问题,这就使儒学成为普通人能学习、接受并指导人生的学说,从而将孔孟的道统思想落实到实处。 二、集注训诂的内容联盟 1.音训。在注音方式上,朱熹并非每字都用反切,同时采用读破、直音、如字等。体现了对传统注经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子路,行行如也。”释文:行行,胡浪反,或胡郎反。朱注释:行,胡郎反。行行,刚强之貌。在古音中,“行”字见有去声和平声两种音,《释文》同时收录了两种读音,后人在阅读时会无所适从,朱熹确定了读音,认为应是“胡浪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释文:羊尚反。集注:养,去声。养有上对下的养育和下对上的赡养,注解:用上声和去声的对力对其区分。养,余母杨韵上声,表养育义。 2.解释词义。解释词义是训诂的重要内容,训诂的其他内容都和他紧密相连。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集注: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子曰:“奢则不孙,简则固。与其不孙,宁固。”集注:固,陋也。 集解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有意的避免了咬文嚼字,而是尽可能的结合语境的意义,贯彻了“随文而释,因文而训诂”的传统原则,对于论语中出现的相同的字注解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经文做出了适合的解释。 3.串讲大意。集解克服了注疏零碎,繁文缛节的弊端,对大意的讲解更为明白易懂,集注并非简单地串讲句子,更多的是阐释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孔子言行的背景。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何礼?”集注:“何有,言不难也,言有礼之实以为国,则何难之有,不然,则其 礼文虽具,亦且无如之何矣,而况于为国乎?集注认为若能“有礼之实”,则“为国”没有什么难的,朱熹的解释更容易给人信心,更易被接受。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集注: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集注强调了“仁”之于“君子”的重要性,朱熹认为“仁”是君子所以为君子的原因,以仁与“贪富贵,厌贫贱”相对,人与两者不仁。 三、集注的哲学思想成就 1.理气论。朱熹论世界万物都离不开理气论,他所说的理实质上是存在实质之内的一切条理和规范。朱熹曾说:“天下来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有是理,便是有气,理未尝离乎气。”朱熹的理气一体的宇宙观,在理学思想是前所未见的,可见朱子思想的创新。朱子对儒家经典作品的解读极其严格,同时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解读时也是有大胆创新。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集注: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克,好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欲。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能也。”集注:“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难矣。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 2.心性论。朱熹心性论的观点是人心有私欲,道心是天理。故朱子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认可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他传承了孔孟思想,并且集道家之道,大胆创新的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集注: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pdf VIP
- 敦煌文学艺术_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章节课后测试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4年.docx VIP
- 调整公办高校本科学费标准政策解读-河北物价局.PDF
- 2025中国船级社人才招聘5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学堂在线 数据结构(上)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绿色工厂管理组织结构成立及职责(制作公司正式红头文件,主要修改标颜色部分,其它部分可据实调整).doc VIP
-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 必修第1册《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焊接及热切割作业初训.ppt
- 匡文波版《手机媒体概论》(2025年版)期末模拟试题(四).pdf VIP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