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厦门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 谈聋校教学改革 顾定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gudq@ 今天主要谈两个问题: 1、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聋校的课程改革 2、从学校管理和课堂的角度看教学改革 一、我国聋校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 (一)解放前聋校的课程设置举例 1926年烟台启喑学馆在课程方面确定以教授语言、文字、工艺为宗旨,其他各科次之的办学原则。工艺科男生学木工、校园农作、烹饪,女生学花卉、台布、绒工、缝纫及烹饪。具体设置为: 幼儿园:国语、体操、工艺 解放前南京聋校课程设置: (二)建国后50年代聋校的课程设置 手势教学班课程 1、语文(阅读、看话、 作文、语法、写字) 2、算术 3、历史 4、地理 5、自然 6、体育 7、图画 8、手工劳动 9、职业劳动 口语教学班课程 1、语文(语文初步、看话、发音说话、识字、语法、阅 读、叙述作文、写字) 2、算术 3、历史 4、地理 5、自然 6、律动 7、体育 8、图画 9、手工劳动 10、职业劳动 60年代聋校的课程设置 1960和1961年教育部重新拟定聋校教学计划和盲校课程计划修订初稿,并征求意见作了修改,但没有正式颁行。但是可知的是不再按教学手段来区分课程的设置。 “文革”期间各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了标准。 80年代聋校的课程 1、思想品德 2、语文(语文初步、语言技能、叙述、作文、阅读、写 字) 3、数学 4、常识 5、律动 6、体育 7、图画 8、手工劳动 9、职业劳动 此外,在课表中安排了体育活动、课外小组活动、校班团队活动三种活动。 80年代课程计划的历史贡献 1、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2、奠定了聋校课程的基本框架 3、提出聋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全面发展,补偿缺陷。 90年代聋校的课程 (一)聋校课程 1、思品、思政4.0% 2、语文34.1% 3、数学16.9% 4、社会(含史地)3.3% 5、自然1.3% 6、理科(含生化)2.0% 7、律动1.7% 8、体育6.3% 9、美工4.0% 10、劳动、劳技10.6% (一)普通小学、初中课程 1、思品、思政4.2% 2、语文22.5% 3、数学15.0% 4、社会2.0% 5、历史2.3% 6、地理1.6% 7、自然2.6% 8、物理1.6% 9、化学1.3% 10、生物2.0% 11、体育7.5% 12、美术4.6% 13、劳动、劳技3.6% 14、外语2.6% 15、音乐5.2% (二)聋校活动 晨会每天10~15分 班团队活动3.0% 体育锻炼3.0% 兴趣活动 4.0% 个别矫正 (三)地方安排课程5.9% (二)普校活动 晨会每天10~15分 班团队活动2.9% 体育锻炼3.0% 科技文体活动8.8% (三)地方安排课程9.3% 90年代课程计划的历史贡献 1、首次用听力残疾学生 2、特教与普教受教育年限相同 3、课程结构进一步变化 4、坚持补偿缺陷的指导思想 50—90年代聋校课程结构演变 50—60年代:国家统一设置学科课程 80年代:国家统一设置学科课程, 提出活动的安排 90年代:国家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 地方课程 (三)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回顾 50年代,国家规定聋校的任务是对聋童是使普通教育和职业劳动教育,并提出将聋生培养成国家的积极的自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培养目标。为此,延长聋校的学制至10年。要求聋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基本上达到普小毕业生的程度,并掌握一定的职业劳动技能。 全面学习苏联的办学经验,错误地将手语和口语赋予了阶级性。 80年代,在指导思想上确定:聋校是在聋哑儿童青少年中实施国民基础教育的学校。任务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针对聋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补偿聋生的听觉缺陷,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语言,使聋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成为具有初等文化程度和一定劳动技能,身心正常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劳动者,并为继续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自学打下基础。 1993年公布的聋校现行课程计划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精神,课程设置和结构发生了较多的变化。聋校的定位上确定为是向听残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补偿身心缺陷,程度是达到相当于普通中学一年级的水平,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本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体质和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初步的劳动技能,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从50年代到90年代,聋校课程的演变有几个基本点: ——时代特点,50年代的基本任务是改造旧有学校,创办新社会的学校。60年代是第一次对怎样办学进行的反思和调整。80年代和90年代是第二次对怎样办学进行的反思和调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