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专业资料
word完美格式
箱梁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张拉控制
箱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时,方可张拉正弯矩区预应力钢束。正弯矩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fpk=1302Mpa。箱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方可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负弯矩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
4、张拉顺序
正弯矩钢束张拉顺序:N1→N2→N3;
负弯矩钢束张拉顺序:T1→T2→T3。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1、张拉计算所用常量:
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 Eg=1.96×105N/mm2
预应力单数钢材截面面积 Ag=139mm2
预应力钢材标准强度 R=1860Mpa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k=0.0015
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μ=0.25
设计图纸要求:正弯矩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0.70 R=1302Mpa,负弯矩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0.75 R=1395Mpa
2、计算所用公式:
1)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P的计算:
P=σ×Ag×n××b (KN)
式中:σ--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控制应力(Mpa);
Ag--预应力单束钢筋截面面积(mm2);
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mm2);
b--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取1.0。
2)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①直线筋
②两端张拉的曲线筋
= (KN)
其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拉力(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3)预应力筋张拉时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ΔL=
其中: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长度(cm);
Ay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
Eg预应力筋弹性模量(N/mm2)。
3、计算过程
本标段采用φ15.2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钢材,依据通用图及设计图纸,钢束的组成形式一共有两种,N1、N2为5束φ15.2低松弛钢绞线,N3为4束φ15.2低松弛钢绞线。负弯矩钢绞线T1、T3为5束φ15.2低松弛钢绞线,T2为4束φ15.2低松弛钢绞线。
①正弯矩张拉力
5φ15.2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
P=σ×Ag×n××b =1302×139×5××1=904.89KN;
4φ15.2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
P=σ×Ag×n××b =1302×139×4××1=723.91KN。
②负弯矩张拉力
5φ15.2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
P=σ×Ag×n××b =1395×139×5××1=969.525KN;
4φ15.2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
P=σ×Ag×n××b =1395×139×4××1=775.62KN。
③钢绞线理论伸长值
钢束编号
位置
N1
N2
N3
T1
T2
T3
中跨(cm)
12.9
12.9
12.8
5
9.2
9.2
边跨(cm)
12.9
12.9
12.8
5
9.2
9.2
设计图纸提供的理论伸长量为左右两端之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计算的张拉力及图纸理论伸长量进行控制。
张拉施工
1、正弯矩张拉
1)搭设张拉操作平台,采用钢管支架加木板搭设平台放置千斤顶。
2)安装工作锚板,夹片,并将夹片轻轻敲实,然后安装千斤顶、工具锚、夹片。安装时使千斤顶与锚垫板垂直。
3)预应力张拉程序
当主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且混凝土龄期达到7天后,可以张拉,按设计要求顺序N1→N2→N3张拉,张拉时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
张拉程序如下:
0→初始应力(10%σcon张拉控制应力)→(20%σcon张拉控制应力)→100%σk(持荷2分钟)锚固。
两端分级加载张拉,当张拉力接近控制应力时,两端同时张拉直到控制应力的100%,并持荷2分钟。逐级加载后通过测量千斤顶油缸行程测量各级钢绞线的伸长量,张拉时安排专人与两端联系,互报油表读数和钢绞线伸长量,尽量使两端接近平衡,不允许出现明显不协调的现象。千斤顶回油到零,测量钢绞线的伸长量,并作好记录。两端同时退去工具锚,卸下千斤顶,张拉结束。张拉时认真作好张拉记录。
4)张拉应力控制
a.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符合设计要求。
b.预应力张拉以张拉力及伸长值进行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如两者相差超出6%,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全国通用).docx VIP
- 串联式吸附器变压吸附制氧.pdf VIP
- 高教社2024商务礼仪第四版教学课件-2024-01初识商务礼仪.docx VIP
- 会考语文河北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奥迪A4保养手册.doc VIP
- AQ 4230_粮食平房仓粉尘防爆规范.pdf VIP
- 2025年宁夏数学(专升本)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99.5%纯度变压吸附制氧与氧气提纯一体化系统》编制说明.pdf VIP
- YD 5214-2015 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2024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推拿技术》答案-中医学专业培训课程专业课.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