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0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994-200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 1994-200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11、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 (1994年高考题) 菊花元缜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第 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三、四两句由 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全诗用语平易, 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隻永,极富艺术感染力。11.对李清照 《如梦令》一词分析的一项是(D) (3分)(199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 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 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 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阅读下面一首 元曲,完成10-11题。(1996年高考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 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 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0.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 (3分) A.酮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 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 取得了胜利。.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 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 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11、关于这首员曲,分析不恰当的 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 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 仕的这一转变。.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 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 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 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 题。(199 7年高考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 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注]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 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 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3 分)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山秋夜中洞庭 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刘诗中潭 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 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雍诗中碧是湖色, 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 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 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D) (3分)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 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 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两首诗都巧 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 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 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 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阅读下面一首唐 诗,完成14一 1题。(19 98年高考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3 分)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 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 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僧敲”句中的“敲”, 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 一词即于此。D、“幽期”句 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 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 “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 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 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 回味无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999年高考 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