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藏族舞蹈的传承与创作上的革新.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族舞蹈的编创提供了重大启示。 第四类是从探索藏族舞蹈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藏族舞蹈在流传与编创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搜集法 对于现存藏族舞蹈大量作品、文献、视频、图片进行收集,从中归纳出藏族舞蹈的传承与审美 特征,其次,从藏文化对舞蹈的影响入手,通过对藏族传统节日、宗教观念与藏族绘画唐卡、藏传 佛教的收集与细致剖析,将藏族舞从解放后到现代舞台上的舞蹈作品进收集和梳理,清晰藏族舞蹈 的发展脉络。 2、比较分析法 对藏族舞从解放后与当代舞台上的舞蹈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藏族舞蹈在从外在形态、服 饰、构图等方面的革新,同时作品的构思、创作的主题、表现手段上使用的新的方法,如编舞技法 运用前后的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舞蹈对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3、个案分析法 对于典型藏族舞蹈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发现藏族舞蹈中的传统节日、服饰、面具等藏文化的 体现,从很多作品中归纳出藏族舞蹈中融入的很多现代元素、编舞技法等,探索出藏族舞蹈继承与 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与藏族舞蹈中反映出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 4、图像研究法 通过对于视频、图片分析出藏传佛教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从中发现藏族舞蹈创作意识 上的变化、其它舞蹈种类元素的借鉴、现代舞编创技法的运用,对于其他民族舞蹈表演方式、技术 技巧的大量吸收。 - 7 - 万方数据 第一章 藏族舞蹈的传承 第一节、藏族舞蹈的传承与基础条件 一、藏族舞蹈的地理环境 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大约95%的人口聚居在号称“世 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周边也有藏民们居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云南、四川和甘肃五省。但 都居于较高的地理位置上。藏族人民勤劳、淳朴,热爱生活,从会说话起,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 跳舞,是一个能歌善舞民族。我们知道任何一类民间舞蹈的形成都是与当地人民的民族历史、生存 环境、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等因素是分不开的。藏族舞蹈这门古老的艺术同样是这样, 在这片世界之最的高地上,圣洁而又神秘色彩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下孕育而生。舞蹈种类丰富, 表演形式多样,自愈性很强,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土地,养一方文 化。我们从现有保存的藏族民间舞蹈中,也可以领略到这一切。众多民间原生态藏族舞蹈,如 “果 谐”、“果卓”、“弦子”、“堆谐”和“热巴”等,在这些众多的舞蹈中,处处也都呈现出藏族 人们生活的缩影。 二、藏族舞蹈的地域特质 (一)舒缓的弦子 “谐”,又叫“弦子”,最盛行的地方就是四川的巴塘,还有西藏昌都、青海和云南。通常在节 庆、婚嫁等庆祝节日时,人们围城一个圆圈,领舞者拉着弦子边歌边舞。它的伴奏乐器是一个弦子, 外形类似于胡琴,声音悠扬动人,在表演时男女各 站半圈,男子动作幅度大而且有力,粗犷且豪放, 女子表演时由于服装的限制,动作小而柔和,顺时 针旋转。它的动作优美,通常“三步一靠”和“三 步一撩”等代表动作,“轻踏”、“甩舞长袖”、 “转动腰胸”、“拖步”“点步慢转”的“顺边美”, 图1-1,藏族舞蹈弦子 - 8 - 万方数据 在表演时也需要带有细腻的情感。 (二)圆圈之舞——果谐 “果谐”是藏语音译,“果”的意思是圆圈,“谐”的意思就是舞,被称作“西藏农村歌舞”,是 一种自娱性的圆圈舞蹈,主要流传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大多是边歌边舞,每到节日时,人们甚 至是跳舞通宵达旦(如图1-2)。“果谐”在表演的时候大多是围成一个圈,男女各站半圈,牵起 手沿着逆时针方向地边歌边舞,在开始前全体演员要喊“去去 去去去去 去去”,“果谐”脚下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