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引言
第1章 引言
1 1
. 选题缘由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因此,读书治学最重门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
①
之一,就是“学者必有守约施博,执简御繁之道。” 而这 “守约施博,执简御繁
之道”指的就是目录之学。目录学的作用,来新夏在 《古典目录学》中作了简单
清晰的描述其功用有五:一是掌握古籍总的基本状况;二是了解图书的本身状况;
②
三是粗知学术源流;四是考辨古籍的依据;五是指示门径和辅导读书。《汉书·艺
文志》和 《七略》在中国目录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七略》是我国目
录学的开山之作,而 《汉书·艺文志》则是我国第一部史书目录专志。由于 《七
略》亡佚,虽有严可均、姚振宗、章太炎等学者进行辑佚,但依然无法使读者见
其全貌。因此,《汉书·艺文志》就成为现存最早的目录著作,且为学术界公认
③ ④
有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的重要作用。以及 “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 的
崇高地位。
由于 《汉书·艺文志》是取材于 《七略》、依据 《七略》编成,且沿用刘歆
图书分六略三十八类的编纂体系,导致班固曾饱受非议和诟病。如唐代刘知几所
作的 《史通 书志》篇就认为: “但班固缀孙卿之词以序 《刑法》,探孟轲之语
用裁 《食货》,《五行》出刘向 《洪范》、《艺文》取刘歆 《七略》,因人成事,
⑤
其目遂多。” 宋代郑樵在 《通志 总序》中则更加严厉的批评班固: “班固者,
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
⑥
以为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咨于贾逵、刘歆,复不以为耻。” 《汉书·艺
文志》和 《七略》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客观评价两者的关系,本文以此为研
究对象,拟在借鉴学界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绵薄之力地尝试做些拾遗补缺
的工作,希冀有所增进和加强对 《汉书 ·艺文志》与 《七略》关系,以及对治学
“御简之道”的认识。
1.2 学术史回顾
① [M] 2009 183
余嘉锡: 《余嘉锡著作集 目录学浅谈 古书通例 绪论》 .北京:中华书局, 年,第 页.
② [M] 2013 40 49
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 .北京,中华书局, 年,第 -- 页.
③ [M] 1985 945
章学诚: 《文史通义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年,第 页.
④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M]. 北京:中国书店,1987年,卷二十二,第5 页.
⑤ 杨家骆: 《史通通释》[M].台北:世界书局,1988年,第34 页.
⑥ 郑樵: 《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87年 ,第1页.
1
万方数据
第1章 引言
1.2.1 有关 《汉书 ·艺文志》的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