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绕上海读后感3000字欣赏
都说海南岛没有冬天,其实,在年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里,这里轻寒逼人、浓潮侵人的感觉一点也不好受。在这样的时候,捧着一本特别的书,和一名美国人一起环绕着二十年代的旧上海走一回,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的阴郁,有一种踏实而又温暖的美妙体验。读罢掩卷,余味绵绵。
作者哈罗德middot;师克明,于1920年代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环绕上海的观光之旅。他从上海乘住家船游历了苏州、杭州,又乘汽轮船沿长江游览武汉三镇、九江、安庆、南京,又游了舟山群岛普陀山,后回到上海租住在一户四口之家里体验生活,最终离开上海回国。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像记录片一样展现了那个年代、那些地方人们的生活、面貌、风俗。
这里,不说师克明所看到的沿途景象,读者在读书时都能够读得到。单说说读到一些地方自己的感受。
师克明初来上海住在南京路边的东方大酒店,南京路昼夜不停的噪声,让他以为赶上了全国性纪念日,到第三天,他终于认识到这样的声音是这个地方的常态之后,居然“进入了中踏实、无梦的睡眠。”他说:“我第一次赢了,从睡眠的角度看我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人。”(P014)读到这里,顿时觉得这位美国人有些幽默可爱。
师克明在租住家船时,说好连船长一起四个船夫。结果这是中国的住家船,船长是一家之长父亲,船夫是船长的两个儿子,船长的妻子和大儿媳妇。这一点师克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他还是入乡随俗,接受了这个现实,他把船长取名为“拿破仑”,船长的大儿子称为“大副”。观察了船长的丰富经验与领航能力,观察了船长对小儿子的惩罚,和船长的小儿子成了朋友。当他发现船长的那个挨了打毫不反抗的小儿子阿胖“很有学问”时,他写道:“如果世上所有像阿胖这样的人都能拥有别人的优点,那么其他那些具有这些优点的人很快就不是阿胖的对手了——这种令人不安的想法有时候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烦恼。”(P048)读到这里,觉得这是典型的美国人的烦恼,当他们认定一个人该笨的时候,结果发现这个人比自己还聪明,因此就不爽了。当今美国在世界上这制裁、那扼制,似乎都有这种烦恼的思维影子。
他在住家船上看到船家在水里打捞煤渣的情景时,写道:“看到此情此景,还有谁会只是满足于在遥远的书斋里做一名只会分析形势、只关心政治和国家,或只研究远古王朝的旅行家?”“我看到了在不远处,一名年轻的女孩宁静地坐在船头,毫不躲避,毫不隐瞒。突然,我热泪盈眶。因为这是信仰和希望,远远超越了那些讲述哪些王朝最强大、哪些王朝最骄傲的故事。”(P042~043)打捞汽轮船上丢到水里的煤渣,这因生计艰难而做的工作,因为所做的人从容、淡定、安详的工作姿态,对作者便产生了如此大的触动。这大概就是生活的魅力!
师克明如此描写他看到的长江:“这条河流的伟大神灵想必十分包容我们这些微小的人类。一万年以来,她用自己黄褐色的伟大胸怀容纳了成干上万的帆船,使长江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水道。这种平底帆船运输已经延续了漫长的岁月,但这条河流如日中天的盛景才刚刚开始。这条伟大的河流现在已经成为一条国际 lsquo;高速公路rsquo;。 不久之后,其航运贸易将突飞猛进。与此相比,此前中国整部外贸历史都将黯淡失色。”(P077),我想,他比很多当时的中国人,比那些依赖长江谋生的人,更深刻地理解长江的经济价值。
在南京看到旧时科举考试,考生们住的窄逼的空间时,师克明写道:“在我的心目中,他们不应该遭受如此这般光线昏暗、空气不流通的困扰。”这就像他看到“拿破仑”打阿胖,阿胖没有任何反抗而感到惊讶一样,不了解中国。在旧时,读书人能够走进那个光线昏暗、空气不流通的小格子间,是多么快意的事情啊!
在南京,师克明认识到,“手工丝织品的需求正在缩减,”而南京的织工还在努力地工作,他写道:“无论我们会遭遇到怎样的困难,希望我们像南京的织工一样,做好勇于面对的准备——用出色的工作业绩和不可战胜的人生观作为我们的盔甲。”(P133),这也是师克明可爱的地方,他能够从普通人的普通行为中,找到励志的力量。
在普陀山,当看到很多善男信女匆匆往返时,师克明写下这样的文字:“这里的确很美。然而面对于此,为什么我总觉得这喜悦之情中又带着伤感?又为什么我这心跳加速、急于表达的意愿却又伴随着双唇紧闭?”“先师们的伟大理念在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传播过程中,似乎总会变得越来越局限、越来越受到约束。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这一特点,既是真实的也是悲哀的。基督教最坚实的根基是服务和博爱,它所遭受的不幸要比其他宗教少,但我们只会对此感到谦卑(我们中有谁会说他能够完全理解先师的简单教义学说呢? )。 宗教就像文明,毕竟它是少数伟大基本观念的结晶。我想,我们将这些基本观念分化、再分化,就像中国农民的田地被不断分割,最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