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饮酒戒资料
不飲酒戒 大綱 一.前言 二.釋名 三.制意 四.罪相 五.犯緣 六.開緣 七.飲酒非罪是罪因 八.五戒四性一遮 九.受五戒的功益 十.受戒利益 十一.進受五戒律儀之資格 十二.過失 十三.勸說 十四. 案例 十五.後言? 一.?前言 酒是刺激性的飲料,喝了以後擾亂人的神經。 使人容易失掉本來平靜的心行,引起躁動、煩惱,乃至使人顛倒狂亂。 更能助作一切罪,所謂無明酒,無明生一切惑,酒造一切罪。 是故如來制戒。佛陀意在令修行的人,不致於逸亂性,而造作惡行。 飲酒戒是佛戒的特勝,自五戒乃至大乘菩薩戒,無不戒酒。 小乘的比丘,不戒肉食,但無有不戒酒的,因酒為毀一切戒之根本。 是故無論是糧食作的、果子作的、藥物等作的、乾的、濕的,都在戒禁之內。 二.釋名 禁戒不得飲,具有酒色、酒香、酒味三者,飲了能醉人之酒。 不飲酒戒。謂人若飲,酒則縱逸惑逆昏亂,愚癡無有智慧。若不飲者,名不飲酒戒。 酒的認識 什麼叫作酒?《四分律》中說:「酒者,木酒(果汁酒)、粳米酒、餘米酒、大麥酒、茗有餘酒法作酒者是。」(《大正藏》二二.六七二頁上) ? 酒分為兩種酒,佛經中將它分為兩種; 一、為木酒由草根果製作。 二、為穀酒,由五穀所成。 簡而言之,它是用高梁、大麥、米、葡萄或其他水果發酵製成的一種飲料。 酒之定義 凡俱有酒色、酒味、酒香,飲後迷醉放逸,使人精神失控,狂顛失神,不能自主之飲料,名為酒也。 酒的常識 酒的形成:釀酒--酏(粗,似粥)----醫(細,酒渣滓)--清酒。 酒是各種含有酒精性飲料的通稱。酒精(乙醇)是由水果或穀類經酵母發酵而製成。 木精﹙甲醇﹚ :假酒,中毒的症狀主要以眼睛傷害為其中毒主要特徵 。 現在的製酒依照酒精含量的多少,和製造方法大致可分為三: 一、啤酒:由麥芽發酵所製成,通常含有3%—6%的酒精,麥酒、黑啤酒是不同口味的啤酒。? 二、釀造酒:由穀類或水果經酵母發酵及成熟而製成。通常含有12%—14%的酒精,亦有添加額外的酒精,使其達到18%—20%的酒精濃度,如紹興酒、花雕酒、米酒,及各種水果酒。 三、蒸餾酒:是由釀造酒再經蒸餾及儲存成熟而製成,通常含有40%—50%的酒精濃度,如高梁酒、茅台酒、白蘭地、威士忌酒等。 三.制意 《四分戒本疏》「制意者。酒為毒水。飲則成患。令人志性猖狂廣興諸惡。妨修廢業。損道招譏。生患之本。寧容不禁。是故聖判。」(CBETA, T85, p. 613) 《戒本疏》:「凡酒為毒水,飲則成患。令人志性猖狂,廣起諸過;妨廢正修,招致譏過。生患之本,寧容不禁?(戒疏記卷一五?四?一九) 耽酒放逸,後必有悔;失自正念,違本心故。作不應作,言不應言,無惡不造也。 ﹙緣起沙伽陀比丘﹚ 四.罪相 《事鈔》云『四分中。但使是酒乃至草木作者無酒色香味、…….。若酒煮和合食飲一切犯。若甜醋酒、食麴、酒糟、亦犯。』 非酒﹙物﹚:能醉人,例安非他命亦犯。 『糟』 :釀酒時濾下來的渣滓或稱為 酒滓。 『麴』:把麥子或白米蒸過,使它發酵再曬 乾,稱為麴。可用來釀 酒。亦稱 酒母。 食麴能醉,於義難顯,故引多論決之。論云 ,以麥及藥草, 以酒和之,後乾持行,和水飲,令人醉也。(﹙事鈔記卷二四 ﹚ 《法苑珠林》卷88:「若飲似酒色。似酒香似酒味。能令人醉者。並隨咽咽犯。若但作酒色無酒香無酒味不能醉人及餘飲者。皆不犯。 (CBETA, T53, p. 930, a) 是酒—雖無酒色、酒香、酒味—不能飲 (能醉人故) 非酒—雖有酒色、酒香、酒味——應飲 (不能醉人故) 不可飲(能醉人故) 可飲 (不能醉人故) 結罪 無酒無酒疑﹙想﹚ 《事鈔》又云『四分。若酒、作酒想若疑、若無酒想。皆犯。莫非取境犯。謂前有方便﹙境是酒即犯;有飲酒之心,不論心怎麼想、疑。非有看始終無酒想﹚。』→為恐不看即飲 《資持》云『明疑想。引律境想﹙心境﹚,事同婬戒﹙只要是正境一時有淫心﹚..。謂先有方便欲飲﹙之心﹚、至後﹙欲﹚飲時乃﹙轉﹚生非酒想、疑,後心無犯、成前方便﹙不簡境→有前方便亦犯﹚ ,﹙佛制急、重﹚故須結犯。 必先無意、迷忘須開﹙有看知非酒始終都作非酒,但實際是酒才開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