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公开课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霖铃》公开课教学反思 语文组 蔡辉 我选择开课的课题是《雨霖铃》,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课《柳永词两首》中的第二首。选择这首词,源自于我对宋词的热爱,也是源自我对柳永词的热爱。我希望通过一种出自于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珍视,使学生受感染,真正让学生爱上一首词,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对诗词的美的鉴赏能力。 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一、关于教学准备的反思: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要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古诗词的公开课,就必须很好地吃透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而《雨霖铃》又是他的标志性代表作??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才定下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2、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在课前,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吊足学生胃口,让他们主动学习。这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对词人及词牌的了解,让学生为本首词的学习扫除基本障碍,为后续教学的进行开了一个好头,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旧知导入新课,从学生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入题,引出别样精彩的离别词,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感受一种痛彻心扉有冷冷的温度有了触手可及的具体感的离愁别绪。 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吟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感悟诗的意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中,都应坚持有效性的朗读及指导。因此,本课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部分就采取了反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了解全词的内容。这就为本课教学的第三个环节鉴赏做好铺垫。学生对词内容的知识生成比较顺畅,能较好地概述内容,分析基本情感。但在语词的运用上应指导学生更规范些,更准确些。 在弄请全文的思路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词做进一步的鉴赏。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环节的设计很流畅,比预设的要更好些,学生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美,并能将思维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纵横捭阖,拓展了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最后,在精细地分析鉴赏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总结,对婉约派的风格有个认同。 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鉴赏的环节虽然重点突出了,但推进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成了整个课堂的完全主导者,或许这跟所授的内容有很大的相关性。 三、关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在经过《雨霖铃》的教学后,我总结了一点点心得: 优点:1、遵循诗歌教学的传统教法和学法,关注教会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主要让学生从“抓意象、领会意境,到把握感情”这一思路来进行学习。《雨霖铃》这一课的教学中,在鉴赏环节,我让学生先找意象,如“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品味意象所构造的意境“凄切悲凉”的特点,再找找词中直接表现 情感的词句,这样下来,学生就基本把握了全词的要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了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融情于景”等。 2、教学设计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这节课学生活动地比较充分,诵读较多,而且通过多次反复的诵读,学生能够读出这首诗歌的一定韵味。 3、品味讲解诗歌,师生共同融入美的意境之中,学生有领悟、有感受,知识渐渐生成,较好地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4、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中投入,课后反馈总结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适点评,课堂互动性较好。 缺点: 1.诗词的感悟和理解,它是立足于一定的文化积淀之上的。在上这堂课之前应对有些内容做些准备,为学生补充些粮食,这样的鉴赏才会更有见地并体现出良好的效果。 2、诗歌永远是诵读的艺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有办法展开多层次的诵读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