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去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长到25岁,第一次觉得自己在生活,前面的25年,考试或者挣钱,生活都“在别处”。对我来说,唯一想要的生活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写作上,现在我做到了。 在这些美丽的漫长的夏日的黄昏;? 但我知道,奇迹不再降临,? 我也不再是那个手持鲜花? 在机场出口迎候的人。? ——王家新《来临》 毕业季,常逢夏日。从某一年的此刻,阳光融化了我们“学生”的身份,然后,被一份份表格重铸成各种身份,走向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重铸的过程,或电光石火,或缓慢绵长,也许有惊喜和意外,也许还会有疼痛与煎熬。而重铸后的模样,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 1 即将毕业的时候,宿舍里7个人有5个在忙于保研、考研、出国,这个时候,大学4年的生活可以被简化成一张表格,而这张表格决定着你的未来。 我的表格上一片空白,没有竞赛获奖,没有课题,没有出国交换,也没有一个漂亮的绩点。我没有提前规划过自己的未来,整日忙于维持一个文学社,写诗、开读书会、办朗诵会,待到反应过来的时候,申请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而我也不想再继续读书了,我唯一的想法是,再也不要考试和写论文,找一份工作应付一下,然后把其他全部时间用来写小说,成为一名作家。 毕业前,我找了一家图书公司实习,公司离学校不远,步行20分钟。公司在一栋写字楼里,一个大的工作间,分出许多小格子。每个人的空间就是那一个格子,上班下班打卡,迟到早退扣钱。 我负责一个公众号的运营,通常的工作是复制粘贴一些很文艺的文章进去,写一个导语,不时插入一些自己公司做的书的书摘,每天打开数据统计,分析一下什么类型的文章阅读量高。 周一至周五,我早上在同样的时间走同样的路线进入这栋写字楼,8小时后,走同样的路线回到学校。每到周五就感到欢欣,到周日晚上,就感到失落和颓丧。 3个月后的一天上班路上,我感到了一种积攒到头的抗拒,抗拒等待着我的格子间。于是我给工作室总监发了一条微信,说,我情绪不太稳定想请假休息一下。我原地转了个身,去了火车站,买了一张到南方的车票,去杭州工作的男朋友那里住了几天。 做一个上班族的尝试这么快就失败了,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日复一日走同一条路,也没办法忍受每周的情绪循环。我也不喜欢做微信公众号运营,没有创造的价值感。 这时,一个毕业多年的师姐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招聘实习文化记者的信息,我私信问她,我可以去吗?她说,好呀,来试试。她告诉我,这个工作就是跑跑文化活动,做文化类的采访,最关键的是,不用坐班。 我和师姐在一家咖啡馆里见了面,就当是面试,她是这家新媒体网站的文化组总监。她刚入职不久,文化组也刚组建,现在组里只有两个人,一个记者和一个实习生。 我们随便聊了聊天,几年前她从一家媒体辞职,去了印度和东南亚,在那里玩了几年。她写诗,而且写得很好。她没说太多工作的事,而是跟我说“一定要去印度”。她告诉我实习生是一个月1200的工资加稿费,如果入职,每个月工资应该不低于7000。7000对我来说已经高出预期了。 2 这年7月,我大学毕业,我的男朋友小曹辞职回到了北京。 他比我早两年毕业,是定向师范生,毕业后直接回到原籍杭州做语文老师,他与大学吉他社的朋友约好,一起辞职回北京组一支乐队。小曹想在学校附近找一间房子,这样可以借用学校吉他社的排练室练琴。我在学校对面的北邮家属楼租了筒子楼里的一间,20平米,有卫生间,每月租金2600元。 毕业前,我就从宿舍搬了出来,在自己租的屋子里写稿。其实我可能并不适合做记者,因为我太内向,和人打交道会让我焦虑,但写东西是我唯一愿意做也唯一会做的事。 第一次采访前,离那天还有一个星期,我就开始心神不安,只要不在准备采访就很慌。因为焦虑,我在新租的房子里住了一个月,都没有心情收拾房子。不过我想,这只是暂时的,有过几次采访就不害怕了,就能找到节奏,安排好工作时间和自己的时间。我还是挺希望能够入职的,因为时间灵活,每一次任务和每一张面孔都是新鲜的,不用每天走重复的路,然后整天坐在格子间里,而且是在创造出有自己署名的文章。另外,有一个潇洒自在、开会永远迟到的总监,工作应该不会太累。 一开始写稿太慢太少,也没写出什么有分量的稿子,快毕业时终于得到了一次机会。德国汉学家顾彬来我们学校讲学,同事说,这不就是那个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汉学家吗,可以采访一下。我接下了这个任务,每周去研究生教室里听顾彬的课,最后一节课咬咬牙走到他边上:“我在一家媒体做实习记者,想对您做一次采访。” 他干脆地答应了,给了我名片。采访那天,师姐陪我一起去了,我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约定地点,而师姐这时才刚刚出发。采访时师姐在旁边听着,我硬着头皮发问,只希望无论如何不要冷场,顾彬一直板着脸,直到送我们出门,才做了一个笑的表情,拍了拍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