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堂課:寫作的第三隻眼(二)-觀察與體驗 林廣
一幅「洞庭晚秋圖」,讓范仲淹寫出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他憑藉的是什麼?就是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體驗。一般人的觀察,往往都只停留在表象,自然也很難引出深層的體驗。
想要培養「觀察」能力,就得從生活中去練習。觀,是視其大體;察,是辨其細微。觀、察緊密結合,才能透視事物的裡層,使物我之間能往返交流,進而有了自己的感覺與體驗。
以「捉迷藏」為例,如果缺少觀察與體驗,可能寫出來的只是遊戲的過程,這樣讀者就無法體會蘊藏於「捉迷藏」中的特殊情趣與意義。我們先來閱讀兩篇「捉迷藏」,這兩篇都寫得很好,在未讀賞析之前,請先找出文中的「觀察與體驗」,並憑直覺評斷兩篇的高下。
一、
夕陽垂掛,我騎著腳踏車在回家的路上。背上沉沉的書包壓得我頭昏腦脹,然而,一個清脆的聲音閃進我的耳裡:數到三,你們躲好了沒呀?像是心被揪出來了一樣,似乎有什麼悄悄甦醒了。我定睛一瞧,原來是幼稚園裡,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
像是電影倒帶一樣,畫面咻的一下轉換了。我回到了八年前的祖母家。那年,我十歲。
稚氣的臉龐漾著光采。我手裡牽著才四歲的堂妹左顧右盼。我們正在找一個好地方,躲藏的好地方。接著我掀開了床頭櫃,先是用嘴型示意堂妹進去,然後我在躡手躡腳地也爬了進去。空氣像是凝結一樣。外面的腳步聲隱約可以聽見,我和堂妹面面相覷,幾乎快要窒息。好不容易捱到了腳步聲漸漸細微,才將高掛的心給放下。這是捉迷藏過程裡,最緊張也最令人興奮的一刻。
捉迷藏,我童年熾熱的回憶。不僅僅是遊戲好玩,而是加上了我與堂弟妹間緊緊的感情。只要是齊聚一堂的大節日,我們幾個堂兄弟姊妹就會號召彼此,玩在一塊兒。我們不互訴思念,但我們將感情透過短短的時光,捉在一起,藏進心底。
電影又快轉,我已回到了現實。望著幼稚園裡小朋友個個神采奕奕的樣子,我不禁怔忡了。他們明明離我那麼近,可為什麼我卻覺得好遠?
這次過年返鄉,堂弟妹也都長大了,有的甚至長得比我還高了。我們並肩坐著,說些各自的事,卻怎麼說,都好像少了什麼。這是成長的代價嗎?過去多少歡愉溫暖的時光都到哪去了?每一張我熟悉的臉龐上都籠上一層陌生的紗,純真早已不在。而十幾年的感情藏得太深,沒有人願意去挖掘出來。
突然好想再玩一次捉迷藏,看能不能在滿是回憶的地方找回那些不小心遺落的感情以及感動。(姚佩岑捉迷藏)
二、
就像是小時候玩的遊戲──捉迷藏。你們躲在青綠的稻田中,我站在田埂上眺望那一點、一點陷下的凹處,雖然我不清楚你們的確切位置,但我始終知道你們就在這兒,就在那片綠油油的稻梗中;你們不敢探頭觀望我的位置,卻知道我一定在這裡,正注意著你們的行跡。
一、二、三,我回頭。你們尚未跑遠,嘻嘻哈哈的笑聲旋盪,總能輕易洩漏你們的去向,而你們只能乖乖的回來接受懲罰。在數萬顆泥巴子彈中閃躲,就算變成一個個兵馬俑,回家被罵個狗血淋頭,至少,在竹棒底下,打不掉我們那顆童心未泯。
四十八、四十九、五十,我回頭。你們已經找到藏身處,我不能像以前一樣一眼看穿你們的位置。你們躲的距離變遠了,技術也變好了,不發出一絲喘息、不留下一步腳印,但只要我閉上眼睛猜想你們可能的藏身處,總能在時間結束前找到你們。這次沒有泥巴球處罰,只要請大家吃吃零食、喝喝飲料,吃飽喝足後就回家,雖然是吃飽喝足,但在心中卻感到一絲絲的空虛,是的,我們長大了,不再玩得像隻小泥人,不再捱板子,不再幼稚了。
九十八、九十九、一百,我回頭。眼前綠油油的稻田已消逝,你們曾經攀爬過的樹枝只留下斷臂;你們嘻嘻哈哈的笑聲像破碎的玻璃,我想拾起,卻怕受傷。這次的捉迷藏,是真正的捉迷藏了,一個人的捉迷藏,只有我一個人當鬼。
是啊!不再童心未泯,是啊!我們長大了。我們的世界已經不同了,只有一個人的捉迷藏,我累了,因為不論我如何尋找,你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百零三,我回頭。我不再玩捉迷藏,我走我自己的方向。或許,我已經陷入無底洞,也化成迷藏的一部分了。(蕭巧婉捉迷藏)
這兩篇文章都是在限定時間內(五十分鐘)寫出來的,篇幅差不多,取材、寫法卻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以六級分為標準,兩篇都已達到六級分的水平,但我認為後篇較佳。尤其在創意指數上,後篇明顯高於前篇。
前篇從放學騎單車回家切入,幼稚園小朋友捉迷藏的聲音「觸發」了他的回憶。他想到八年前在祖母家,與堂兄姊弟妹玩捉迷藏的情形,進而引出自己的感觸。全篇的脈絡是很有層次的:
觸發(觀察小朋友玩捉迷藏)→回憶(與堂兄姊弟妹玩捉迷藏)→感觸(長大了不再玩捉迷藏→好想再玩一次捉迷藏)。
文中最大的創意點,就是採取「倒帶(追憶過去)」的方式,寫出自己對「捉迷藏」的憶念。由於作者對「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