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系统工程导论 第二章 层次分析法.pptVIP

清华大学 系统工程导论 第二章 层次分析法.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统工程导论 2.1 系统评价分析方法 由美国RNAD公司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早期用于武器系统的成本和效益分析,采用定量分析。 70年代左右,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常常与制定政策相关。 80年代后,特别针对信息系统建设的中系统评价分析方法应用广泛:结构化?原型法?面向对象?构件法。 2.1.2 定义 广义:等同于系统工程 狭义:通过一系列步骤,帮助领导者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系统方法。 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2.1.3 系统评价分析要素 目标(Objective) 可行方案(Feasible designs, Alternatives) 费用(Cost) 模型(Model) 效果(Effect, Results) 准则(Criterion) 结论(Conclusion) 2.1.4 系统评价分析原则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近期与远期利益相结合 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1.5 系统评价分析的要点与步骤 2.1.6 系统评价分析方法 目标-手段分析方法 如:分级展开目标,如AHP方法 因果分析方法 例如,学习成绩不稳定,什么因素造成的? 2.2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起源:20世纪70年代由Saaty教授提出 特点: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适用:不能完全用数学模型表示的多目标、多准则、群决策问题 方法:问题分层、因素权重分析、方案排序、一致性检验等整套办法。 应用:80年代初期介绍到中国,在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应用较广泛。 2.2.1 问题与实例 问题 面对复杂问题做决策(如,推研)时,往往: 多个评价准则:如综合评估 多人参与:同学、辅导员、班主任…… 很多可行方案:各种可能的评价体系和权重因子 案例:选择高中 解决方案要点 三人同意按六个因素来比较各个学校:学习氛围、交友、学校生活、假期安排、升学率、特长发展 要分别找出以上六个因素对男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 要弄清各所学校在六个因素方面的表现如何 要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从三所学校中挑选最好的一所 解决问题概览:分数值、权重、排序 2.2.2 Saaty提出的AHP方法 Step1 : 将问题按照决策要求进行层次分解,得到决策层次decision hierarchy. Step 2: 采用两两比较 pairwise comparison方法得到各决策元素值. Step 3: 构造判断矩阵judgments matrix对决策元素值进行一致性检验;若判断不一致,返回Step 2,重新进行两两比较;若满足一致性,进入Step 4. Step 4: 计算决策表的相对权重 weights . Step 5: 归一化处理相对权重值,并得到各方案的分数值及排序情况 scores and hence rankings . 决策问题的决策层次 两两比较 Pairwise Comparison AHP采用[1,9]的相对重要性尺度 案例:相对重要性比较结果 判断矩阵 Judgement Matrix 案例:判断矩阵 根据上述判断,得到如下判断矩阵。 如何由判断矩阵计算出权重? EM方法没有严格的理论证明,一种直观解释如下 EM方法更多的解释 “However, the validity of EM has never been fully proved.” Sekitani, Yamaki(1999) 案例:求解权重系数-(1) 应用 EM方法,已知 求特征根,最大特征根,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方法 案例:求解权重系数-2 计算各种可行方案的分数值 计算各种可行方案的分数值: 如何得到各项分数值? 对每一个因素(或再分解后的下一级因素),对不同方案进行两两比较 ?得到各个判断矩阵 采用EM方法,对每一项因素分别求解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向量。 案例:用EM方法计算三所学校各项因素得分 案例:排序 专家们由局部的两两比较给出的判断矩阵,其判断是否一致? 案例:不一致的判断矩阵 不一致表现在, 一致性度量 案例:不一致判断矩阵 案例: 一致和不一致 2.2.4 AHP方法的后续发展 如何尽可能提高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专家判断存在模糊性、不确定性,如何处理? Scale[1,9]足够合理吗? 还有更好的评价尺度吗? 左右特征向量得到结果不一样,采用哪一个能得到更好的排序结果? 群决策问题:如何将分歧的意见尽可能归纳、总结? 支持EM方法的数学理论是否存在?如何改进EM方法? 改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如果决策者依据实际存在的信息、或者可以验证的概念来作出判断,那么,总可以通过统计、枚举的办法改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的。 但是,如果决策者依据主观信息进行判断,就必须不断找出最不一致的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