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基督教堂建筑空间的发展与演绎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基督教堂随着基督教的发展而在历史进程中所出现的空间形式与最后所确定下来的空间模式。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延承着之前历史所传承的两种空间形态:巴西利卡和集中向心式,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与基督礼拜仪式的需要,逐渐确定了拉丁十字的空间结构。本文以“中心”和“路径”为空间模式分析了基督教空间,以及现代基督教堂对此的演绎。
关键词:巴西利卡 集中式 拉丁十字 中心 路径
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更正教,一般人称前二者为旧教、后者为新教。狭义的基督教则仅指新教,由马丁·路德·金在16世纪倡导宗教改革而后分别在欧洲大陆及英国建立。教堂、礼拜堂、聚会处、聚会所,都是指基督教徒门聚会所使用的建筑物,尤指礼拜天主日崇拜时所使用的空间,且都属于 “教会空间”。英文Cathedral、Church、Chapel三个词汇,均含有“教堂”的意思,但各不相同,第一种专指天主教堂,一般规模较大,教会内部组织完备,是统领一片教区的主教堂,教堂内有红衣主教,这种天主大教堂称之为Cathedral;Church多指教区中除了天主大教堂的其它中型教堂,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新教教会,也大多采用这个单词。而Chapel通常专指提供聚会的独立小教堂,功能单纯。
一、巴西利卡的改良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由于基督教具有“平民化”特性,人人是平等的,因此,教堂的空间要大到能容纳所有归属他的子民,且内部没有阶级差别。因此罗马人作为群众聚会的集会所,即巴西利卡(Basilica)(图1),巴西利卡在古罗马是一种法庭,可以满足多数人的聚会的这种大空间结构,恰可以满足基督教所需要的这种平等且无阶级差别的空间。
早期基督教堂虽然沿用罗马巴西利卡式的空间形式,但作了部分修改(图2),为了更适合于信徒们聚会使用,也更加合乎人体尺度。一方面,巴西利卡内部其中一侧的环形柱廊因功能不再需要而取消, 这样,巴西利卡巨大的容量就可以容许圣餐仪式礼拜的进行;而原来堂皇壮丽的入口,被设置于对面圣坛的另一短边上,这样就打破了这种长方形平面的双向对称性,只保留纵向一条轴线,也就是人流活动的方向线,强调教徒进入教堂对上帝的崇拜,这种入口长向路线的确定使“路径”这一空间概念得以显现。而轴线尽端源自于罗马的半圆形凸出的结构体tribunal,成为神的庇护所,是教徒行进过程中的视觉中心,每个人都能独自与神面对面。“中心”的概念在“路径”的辅程下得以加强。另一方面,基督教讲求精神内省和仁爱的教义需要一个为人而设的环境,因此他们结合了人体尺度,缩小巴西利卡的尺度,建造基督教堂的空间环境。“古希腊人创造建筑物适应人体的尺度,是通过柱子与人的身高之比这种静态的比例来达到的。而基督徒,他们只承认和提倡人的活动性:他们的整个建筑是按人的活动路线来构成方向性的,是沿着他通过建筑物的方向来建造和组织空间的。”
布鲁诺·塞维. 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P55
最早的集会所平面形式的教堂,是康斯坦丁命令建造的罗马城Lateran Basilica(St. Giovanni in Laterano,公元313~320年)。它显示出了这类教堂的原型(图3)。它有着两侧各两道柱廊的长方形平面,这轴线最后终止于一半圆形凸出的后殿(apse,也就是罗马式的半圆形tribunal区域),在半圆形后殿之前则形成一垂直于入口轴线的侧向凸出空间,这两个凸出空间是被封闭作为器物储藏室之用。
参见褚瑞基. 建筑历程.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P161.
圣彼得教堂(图4, 5)曾是君士坦丁时期最大的巴西利卡,在16世纪时被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完全取代,它在公元333年动工,盖在了以身殉教的使徒圣彼得的墓上,以作为朝圣神殿或殉难所。这座巴西利卡的与众不同,是在它的半圆形凹室与教堂下厅间增加了一个很宽的横翼。其意在于为成千上万名来自罗马和帝国其它地方的朝圣者提供一个长十字形空间,使他们能够膜拜安在凹室弦线位置处的神龛。这种礼拜空间加强了教堂空间的纵向延伸。
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堂出于膜拜仪式的需要,对巴西利卡作出了适于自身的不同改善,巴西利卡应该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工具,通过高侧窗宣泄而下的光线象征了光明的基督世界,而半暗的两侧通廊在加深纵深感的同时,更加强了中心的光明,这种型制的潜力在以后与基督的教义更加地结合起来,表达人类从世俗走向基督的忏悔与领悟。
二、集中向心式的发展
在西欧发展巴西利卡这种教堂类型的同时,在东欧,基督教堂则采用了以集中向心式构图,有圆型,八角型或是希腊十字型。采用这种型制的基督教堂最早可追溯到君士坦丁建于耶路撒冷圣墓所(Holy Sepulchre, 公元328~336年)(图6),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