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与激励的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一、群体动力理论 (1)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所创立的,又称“场”的理论,他被称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2)内容:卢因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要测定人的心理与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当人的需求未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而内部力场的张力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群体成员在向目标运动时,可以看成是力图从某种紧张状态解脱出来。群体的活动方向也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场的相互作用。正是“力场”的各种力的平衡,使得群体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一、群体动力理论 (3)据此他提出了心理力场的理论(行为)公式:B=f (P E),其中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f代表函数。 公式说明: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应该把人的行为关系看作是个人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大系统,把调动人的积极性看作是一种大系统的运动,是一种力场作用的关系,如果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一、群体动力理论 (4)所谓“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活动的方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方向的各种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方向同样决定于内部力场和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 (5) “士气”原是一种军事术语,用以表示作战时的团体精神。心理学家史密斯(G. R. Smith)和维斯顿(R. J. Western)认为“士气”就是人们对某一群体或组织感到满足,愿意成为该群体的一员,并协助实现该群体的目标的态度。因此“士气”不仅代表个人需求满足的状态,而且还包括认为这个满足得之于群体,因而愿意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情绪。 一、群体动力理论 (6)影响士气的因素: (1)对组织目标的赞同 (2)合理的经济报酬 (3)对工作的满足感 (4)优秀的领导者和恰当的管理方式 (5)成员间的和睦关系 (6)良好的信息沟通 (7)成员身心健康等 二、激励理论 二、激励理论 1 何为激励? 在心理学上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即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简单而言可以说就是刺激。 二、激励理论 2 激励的机理(实质) 对组织而言,在了解员工需要结构的基础上,设置某些既可以满足员工需要,又符合组织要求的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使员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的方式自觉行动。 二、激励理论 3 激励机制 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方法、手段 、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来进行运作、管理、调节及控制的功能。 在实际管理中常用的激励模式 外在的激励模式:福利、晋升、授衔、表扬、嘉奖、认可等 内在的激励模式:学习新知识、增加责任感、胜任感、成就感等。 5 激励的效果实验 1963年,美国的奥格登做了一个警觉性的实验。实验分成四个小组,试验方法是用一个光源,调节其发光强度,记录试验者辨别光强度变化的感觉,从而测定人们的警觉性。A组是控制组,不施加任何激励,只是一般地告诉他们试验的要求与方法;B组是挑选组,告诉该组的成员说:“你们这个组的成员是经过挑选出来的,我们认为你们的觉察能力是很强的,我们要试验谁的觉察能力最强。”C组是竞赛组,告诉他们说:“你们这一组要同另一组进行比赛,看哪个人的成绩好。”D组是奖惩组,对正确、错误要进行奖罚,每看对一次奖五分钱,看错一次罚一角钱。 研究激励效果的警觉性试验 三、激励理论分类 1、内容型激励理论 着重对引发动机的因素即激励的内容进行研究。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 H. Maslow,1908-197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 需要层次论的构成根据三个基本假设: ◆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 ◆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 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与人性假设 简 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一次揭示了人类行为动机的实质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导源 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 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的赫兹伯格提 出的,其主要内容有: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任务的完成情况 传统的“满意 ——不满意”观念是不确切的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 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有关,而激励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