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模具设计精要资料文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镁合金模具设计精要资料文档

報 告 內 容 壓鑄方案設計 T=1.3K*A*P/1000 其中: T 為鎖模力 (噸)﹔ A 為流道,溢流井,產品面積總和(cm2)﹔ K 為產品投影面積加上流道,搭橋,溢流井等的全投影面積概算比率﹐取1.3~1.5Ap(產品投影面積)﹔ P 為鑄造壓力(kg/cm2) 。 模具結構設計 模具常用鋼材選擇 壓鑄方案設計 (一)、選擇壓鑄方案程序 1. 選擇壓鑄機:(採用鎖模力大小選用壓鑄機) T=1.5AP (T:鎖模力;A:成品投影面積;1.5:系數:P:鑄造壓力) (P鎂合金的鑄造壓力為:熱室機:170~280kg/cm2, 冷室機為350~550kg/cm2 ) 2. 決定壓鑄條件: 2.1 決定充填時間:決定因素有三個(平均壁厚、表面光滑度、重量) 2.2 決定澆口速度:決定因素有三個(平均壁厚、模具壽命、表面光滑度) 2.3 其它: 3. 澆流道系統設計: 3.2 澆口比例分配原則 3.1 充填困難處優先原則 壓鑄方案設計 3.3 澆體流動暢通原則 3.4 流道澆口平衡原則 壓鑄方案設計 3.5. 流道入口緩沖原則 3.6 流道截面漸縮原則* 壓鑄方案設計 3.7 流道轉彎避免尖角原則 4.流道設計: 4.1 充填樣式: 1 模越式:(一般採用) 2 漩渦式: 壓鑄方案設計 5. 決定充填模式的原則 (即決定湯口位置原則) 1 充填一致原則:各個充填區域晝量同時完成 2 直接充填原則:非直接充填區域越小越好 3 路徑最短原則:金屬流動路徑越短越好 壓鑄方案設計 3 對合充填:適合於園筒形壓鑄件 4 墊形充填:適用於平板壓鑄件 及整緣容易之鑄件 7.溢流井與逃氣道設計 7.1 溢流井設計: 7.1.1溢流井的作用: 1 排氣排雜; 2 通氣逃氣; 3 預防渦流; 4 平衡模溫; 5 輔助頂出; 6 輔助粘模; 7 真空引氣; 8 產品保護; 壓鑄方案設計 7.1.2 溢流井位置決定: 1 熔湯最後到達處 2 空氣模穴積留處 3 產品頂出困難處 4 模具溫度平衡處 壓鑄方案設計 8. 逃氣道設計: 1 逃氣總面積: 1/3澆口面積 2 逃氣道深度為0.10~0.15,寬度:10~30 分模面排氣 頂出銷間隙排氣 壓鑄方案設計 3 型芯間隙逃氣 壓鑄方案設計 2 模溫參考值:鎂合金:220~250℃ (熱室機模溫控制器) 壓鑄方案設計 3 冷卻管道的方式: (1) 直流式:主要用於模具整體恆溫(冷卻) (2) 噴流式:主要用於型芯等局部冷卻 壓鑄方案設計 (3) 循環式: 主要用在衫套等的冷卻 壓鑄方案設計 10. 壓鑄模冷卻水孔設計要領: (1) 熱流收斂處應設冷卻水管 (2) 熱流集中處應設冷卻水管 (3) 水管位置及數量應適宜 (4) 孔徑大小及流量應恰當 壓鑄方案設計 (5) 模仁厚度要適當(水管距表面應在20mm左右) (6) 局部冷卻採用噴流式 (7) 冷卻不易處採用導熱棒 壓鑄方案設計 (8) 溫度參考: a. 射入時料餅之溫度:649~677℃ b. 射入時鑄件末端之溫度:468℃ c. 頂出時流道之溫度:427℃ e. 頂出時鑄件末端之溫度:343℃ f. 射入前料餅處模穴表面溫度:177℃ g. 射入前鑄件末端模穴表面溫度:232℃ h. 鎂合金固相線:468℃,液相線: 596℃ 壓鑄方案設計 一 壓鑄模具的一般形式結構 模具結構設計 1. 模具應有足夠的剛性: 2. 模具不可過於笨重: 3. 模具中心盡可能接近壓鑄中心 4.模具外形應考慮與壓鑄機配合 5.吊模螺孔不可缺少 6.注意頂出位置不可有干涉 (二)壓鑄模具結構的設計要點: 模具結構設計 1. 壁厚:決定於容納冷卻水管通過,安排溢流井及固定螺紋深度 2. 內模公差選用 (1)鑄件縮水率:4%0~6%0(阻礙) (2)6%0~8%0(混合) (3)8%0~10%0(自由) (鎂合金) (4)模具制造公差(成型部分)一般為鑄件公差的1/5~1/4 (5)內外模配合: a. 高度方向內模應高出外模0.05~0.1mm

文档评论(0)

robert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