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曹元文
学习目标
巩固文言词汇,记住注释,翻译课文。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反衬手法的运用。(重点)
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现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实施
巩固基础
抽查方式:
结对抽查。教师指定一名学生甲,让其在全班挑选另一名学生乙,结为一对。甲就文中词句向乙提问,乙一一口头作答,回头乙向甲提问,甲作答。设五对,每对问答时间不能超过两分钟,看谁回答的更快,更多。
小结:略
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本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采用了什么顺序?你能说出这件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吗?
2.本文刻画了两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试说出理由。
3.概括本文的主旨。
(二)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
4.本文刻画唐雎和秦王时,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请结合课文试析。
5.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秦王怎样的形象?
(三)深入探究
6. 用自己的话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7.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探究方式:
事先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探究前将(一)交给基础较薄弱的小组探究。(二)(三)题交给另两个小组探究,实现探究学习的全员参与。自由探究时间不超过10分钟,10分钟后由各学习小组每小题举荐一人汇报探究成果。每组汇报时间不超过5分钟。然后教师总结。略
练习,巩固,提高。
做课本后面的练习,看谁做的更快更准。
茶余饭后,关心政治
安陵君凭借唐雎的死命相拼才取得了外交的胜利,暂时保住了安陵。你认为什么样的国家在外交上才能左右逢源?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一)1,
本文写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保住了安陵的故事。文章采用了顺叙的写作顺序。
第一段是情节的开端,交代了唐雎出使秦的背景;第二段是情节的发展,写了唐雎与秦王的第一次交锋;第三段是情节的高潮,写了唐雎与秦王的第二次交锋;第四段是情节的结局,写了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一)2,
本文刻画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其中唐雎是主要人物,秦王是其要人物。理由是:一,以文中的标题看,标题是突出唐雎的;二,从文中的 看,唐雎是正面人物,秦王是反面人物,文章主要表现的是唐雎的沉着镇定,不畏强暴的精神品质;三,写秦王主要是反衬唐雎的。所以唐雎是主要人物。
(一)3,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唐雎奉安陵君命出使秦国,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保全了国土的故事,表现了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国的原因。
(二)4,
采用反衬的手法刻画人物。本文篇幅虽短,却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雎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双方交锋两个回合。秦王盛气凌人,威逼唐雎,唐雎镇定自若,据理力辩,回绝了秦王狂妄无理的要求。秦王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以‘‘天子之怒’’ 、武力杀伐相恫吓,企图使唐雎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然而,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下,更显出正义的力量,英雄的本色。唐雎引述古代侠士义举,指出“布衣之士”发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决心。秦王在这大义大勇之下,‘‘色挠”而“跪谢’”。这些行动,语言,胆识,气概的层层对比,使古代爱国义士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秦王专横的性格将唐雎的性格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高大完美。
(2)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
文章主要篇幅写人物对话,全篇除了五六句直陈描写外,其余均为人物的对话。对话对方的语气符合各自身份和个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秦王的话充满“天子”的压人威势,如文章开头“寡人……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以大易小,这显然是欺诈,“其许寡人”一语突出地表现秦王无可商量的的横蛮态度。第二段中,秦王责备安陵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种问罪口吻,在欺诈的同时,加之以威胁。唐雎回答:“否,非若是也。”语气坚决,否定了秦王的“逆”和“轻”的说法。第三段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秦王的仗势骄横,色厉内荏和唐雎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精彩的对话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二)5,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三)6,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