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闻胜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定义是指由胸廓或肺的慢性病变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一般概况平均患病率患病年龄大多在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在严寒的北方和潮湿的西南更高病因支气管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限制性肺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主要诱因影响呼吸活动的疾病脊柱畸形胸廓畸形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肺血管病变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栓塞慢性高原缺氧致肺血管长期收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 闻胜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定义 是指由胸廓或肺的慢性病变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一般概况 平均患病率:0.4-0.47% 患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 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在严寒的北方和潮湿的西南更高 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限制性肺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主要诱因 影响呼吸活动的疾病:脊柱畸形、胸廓畸形,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 肺血管病变: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栓塞 慢性高原缺氧致肺血管长期收缩,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是肺心病的重要原因, 病理 支气管粘膜炎变、增厚,黏液腺增生、分泌亢进,支气管腔内炎症渗出物及黏液分泌物潴留,支气管纤毛上皮受损,影响纤毛上皮净化功能 细支气管平滑肌肥厚,管腔狭窄,管壁痉挛,软骨破坏,局部管腔陷闭,残气增多 支气管周围炎症累及周围肺小动脉,使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病理 肺泡壁毛细血管床破坏减少, 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时肺血管床受压,毛细血管扭曲变形; 慢性缺氧引起肺血管构型重建:肺动脉内膜增厚,内膜弹力纤维增多,血管变硬,阻力增加 肺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阻力增加 右心肥厚扩张,重量增加。急性病变可见心肌水肿,充血,多发坏死灶 肺动脉圆锥膨隆,心肌纤维肥大,间质水肿,灶性坏死,坏死后纤维组织替代 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不同的疾病导致的肺心病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 共同点是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变和肺结构的改变 反复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 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 肺动脉高压 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 25mmHg, 运动状态下>30mmHg 发病机制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1、体液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肺部炎症,炎症细胞释放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白三烯、组胺、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等)增多,使肺血管收缩和支气管扩张,调整V/Q比例, 长期缺氧是肺血管持续痉挛,血管阻力增加,肺血管病理性改变,形成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缺氧对肺血管的直接作用 2、组织因素:缺氧使肺血管平滑肌膜对Ca2+ 通透性增高,Ca2+内流增加,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肺血管收缩。 3、神经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可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肺血管收缩。 发病机制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累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肺血管阻力增加; 随肺气肿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 发病机制 严重肺气肿,肺泡壁破裂、融合,毛细血管网毁损,当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出现换气功能障碍 慢性缺氧使血管收缩,长期肺血管壁张力增高可直接刺激管壁,内膜纤维增生,中层增厚,血管变硬,肺血管顺应性下降,血管容积的代偿性扩大受限 发病机制 (三)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当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时,血液粘稠度明显增加,血流阻力增高。 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 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促使肺动脉压升高。 发病机制 二、右心功能改变和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后负荷增加是影响右心功能的主要因素。 右心后负荷增加,右心室壁张力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右心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减少, 缺氧对心肌有直接损害, 发病机制:右心功能改变 合并细菌感染细菌毒素对心肌有直接损害 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等 右心肥厚,收缩末期残留的血液增多,右心舒张末期压增高,右心扩张,最后心力衰竭 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发展缓慢 除原有症状外,主要逐步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的征象 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心肺功能呈进行性损害 肺、心功能代偿期 肺功能部分代偿 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咳嗽咳痰、气喘及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 体检: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过清音、呼吸音减低、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扩大体征:心音遥远、剑突下心脏搏动、三尖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反流征阳性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 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以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症状:胃肠道淤血: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肝脏淤血:肝区疼痛、心源性肝硬化;肾脏淤血:肾功能减退如半天尿少、夜尿增多 体征:心脏增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