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本质及调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气本质 湿气的本质是多出来的水(不单指饮用水还包括多余的津液),一块土地,如果灌溉水太多,则成涝。从湿这个字本身也能看出,左边一个水,右边一个显。用不了那么多,但是又排不出去,积聚在体内,变成邪毒开始兴风作浪,到处转移阵地,水是流动的,而且倾向于自上而下流。 湿的同党很多,遇到风勾结为风湿,遇寒勾结为寒湿,遇热勾结为湿热,本身有湿气的同学要注意防风,寒,热了。湿本身也可化热,可化痰成痰湿,如果长期不管不问,最后可演变为湿毒,调理起来很难很难,所以去湿要趁早,莫待湿邪成毒。 湿气是最难祛除的慢性症状,没有之一,为何?先看下湿的特性: 1/湿性粘腻停滞,常缠绵不愈 。 如油入面,千寒易除,一湿难除,这些都是古人对湿气的赞语,足以说明其顽固程度。 2/湿性重着。 常见身体沉重,四肢很沉,头重如裹。关键在于重字上,要注意区分阳虚,血虚造成的头重头沉,不要一有头重就归结为湿气。 3/湿性污浊。 白带,白浊,湿疹,疮流水等均属于湿象。 4/湿邪最易阻滞气机。 简单点说就是气不通了,胸闷,脘腹胀满 。脘主要指胃部腹部。 5/湿易困脾犯胃。 有一种脾虚就是由于湿气侵犯造成的,本来干的土地整天浇那么多水,涝是必然的。脾不好,胃也不能指望好过了。多见饮食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舌苔滑腻等。 6/夏天最易染湿上身,号称暑湿。 假如脾胃本来就不好,暑湿邪就会乘虚而入。有心调理的已经出手行动,没心没肺甘愿遭受湿邪日夜折磨。 湿气是所有慢性症状中最难祛除的,调理治疗起来非常慢,反反复复,很是考验人的耐心和恒心,99%的人最后放弃了,吃很长时间的药也不见好转或者吃药就好,停药就反复,就是无法根治,甚至形成以赖性,药物如此,更别说食疗了,那是否就要任凭湿气在体内兴风作浪呢,有对策,往下看! 湿气大症状 很多朋友发信息说自己有湿气,太夸张了,感觉所有找我的人都有湿气,提供几个通用的标准,自己对照下呀,看下是真有还是自己想像出来吓唬自己的。 按准确性排列: 1/舌苔腻,越厚越严重(色白或黄)。起床后看较准确。 2/齿痕舌,舌边缘象锯齿一样,越多越明显越严重。 3/大便粘腻,不好冲。注意区分:如果吃油太多也会不好冲。 4/口渴了不想喝水或者喝几口就完事。 上面是通用症状,如果真的有湿气,一般会有。 下面提供几个并发症,因人而异。 5/胸脘胀满,两胸之间的中间部位。 6/口粘。 7/头重好像裹了毛巾一样,不轻松。 8/身体沉重,湿入四肢。 9/有个小规律,肥人多湿,体胖肚大。 10/脸色晦暗,有的面色油光。 11/饿了不想吃或感觉到饿但吃几口就饱了。 12/浮肿。 面部浮肿兼具恶寒怕风-湿气大; 下肢浮肿,面黄食少,腹胀便溏-脾虚水肿。 一定要综合多方面判断才比较准确 ,如果全部症状都有,那就是万能湿气,已经非常严重了,这种情况不多见,大部分人只有某些症状,还不至于严重到无可救药的程度。 湿气原因 传统说法是分内湿,外湿,包括一些教材里也沿用这个,经过多个案例总结,我觉得这种分法有点不够全面,很多时候肝,肾,肺出问题也会导致湿气大,逐个说。 1/外在湿邪。 六邪之一,比如常坐卧湿地,住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等和水沾点关系的存在。特别注意,外湿只是湿气大的诱发因素,不是根本原因,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毛事没有,有的则瞬间湿气爆满,区别还是在于里面脾胃什么的的虚弱,当人处外湿的环境,湿邪就会乘虚而入,内外结合成湿气体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古人早已讲明,外邪只是发病的条件,是诱发因素,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体内因素决定 。 所以,不要抱怨南方湿气大,下雨多什么的,还是要反思下是否平时伤害到脾胃等器官了,才给了湿气孕育的温床。 2/肺+脾+肾+膀胱-》湿气。 一说到湿气,很多人都认为和脾有关,其实不然,和肺,肾,膀胱关系也很密切,这恰恰是最易被忽略的地方。 津液是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但人体需要的量是有限的,如果有多余,则必须经过气化变成废物排出体外 ,如此才能保持体液平衡。排出形式有汗液,尿液,总体而言,水液调节依赖于肺,脾,肾三者共同完成, 不能一味的健脾祛湿,如果是肺气不宣,水道通调失职,应该宣肺祛湿,脾虚运化失常,应该健脾祛湿。肾阳不足,阳虚水泛或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者,应该温阳化湿利水为治。 》肾主水,主管肾关开阖,如果肾虚之类肾功能失调,就会发生水液停留,表现出来就是痰饮,水肿。肾还主命门火,全身阳气大本营,如果肾阳虚,则无法暖脾以助脾运化水湿,同样会导致水湿滞留体内。 》肺的问题。 肺主通调水道,如果外邪袭肺,肺气不宣,肃降无能,水液不得通调,则小便不利,浮肿等,故有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肺出问题无法将多余的水液顺利排出体外,滞留体内,也容易诱发湿气大。 》脾出问题。 脾主运化水谷+水液调节,如此功能发生障碍,可导致水湿停滞。如停于头部则沉重如裹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