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原理-1-8.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表面的三层结构模型 表面三层模式与双层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 (1) 表面三层模式在‘O’层只有质子化和脱质子化反应发生; (2) 专性吸附在‘b’层发生,专性吸附离子影响该层的电荷σb和热力电位φbo; (3) 非专性吸附离子被认为滞留在‘d’层,并受热力电位φd的影响. 实际上是在双层结构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电容层。专性吸附离子比H+或OH-更多地是影响‘d’层的热力电位,且本底电解质也可以吸附于此层(见图3-3)。 三层结构模型 b层-专性离子吸附层 1、三层结构模式表面的主要反应 在三层结构模式,除了电位层分为‘O’,‘b’和‘d’层外,其表面反应十分类似于双层表面结构模式的表面反应。 (1)对单价电解质: d 层电位可与扩散层总的电荷(σd)建立方程: 式中:ε— 双电层介电常数; ε0—溶剂电介常数; I—离子强度; sinh — 正弦双曲线函数。 φ 这一模型中的‘O’、‘b’ 和‘ d’层相对应的表面电荷与各层之间的热力电位差之间的关系为: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在上述方程中: (1)σo,σb和σd分别是为与‘O’‘b’‘d’层结合的表面电荷; (2)C1和C2分别为‘O’层和‘b’层、 ‘b’层和‘d’层之间的电容量; (3)ψoψbψd分别为‘O’、‘b’和‘d’层的热力电位。 热力电位的特点: ‘O’层和‘b’层的电位梯度呈线性变化,但是在扩散层却表现为幂函数递减趋势,这层电荷密度呈正弦双曲线函数变化。 φ φ φ (2)二价金属离子反应,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φ φ 对于二价离子M2+,其在水解反应基础上的吸附反应可以表示为: 按照质量作用方程可写成: b φ0-φb (3)单价金属离子的反应:对于单价金属离子M+的反应: 其质量作用方程为: (4)阴离子反应:对于单价阴离子的表面反应: 其质量作用方程为: * 6、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 主要假设: (1)表面吸附—物理吸附—胶体的表面积愈大,表面吸附能也愈大,胶体的吸附作用就愈强烈; (2)离子交换吸附—物理化学吸附—该过程是可逆的,按当量关系进行,并服从质量作用定律,故不受温度的影响; (3)专性吸附。 ■表面配合模型 关于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二十世纪70年代代初,由Stumm等人提出表面配合模型,目前该模型已成为关于吸附的主流理论之一。 这种模型的基本点是把氧化物表面对H+、OH-、金属离子、阴离子的吸附看作是一种表面配合反应。 表面配合模型的基本假设: (1)金属氧化物表面都含有≡MeOH基团; (2)这些羟基配位体并不饱和,氧化物进一步与溶液中的水配位,一般氧化物表面有4~10个OH-/nm2,其总量是可观的。 -H+ -H+ 表面羟基具有两性性质(可变电荷性质): +H+ +H+ (1)结合的氢离子发生第一步离解: + H+ (其逆过程为表面质子化过程) [ ],{ }分别表示溶液中化合态的浓度和表面化合态的浓度 (2)表面质子离解过程 + H+ ① 基团与金属离子配位: +H + 单基配位 ( )2M(Z-2)+ + 2H+ 双基配位 或 2 ◆ 表面配合反应过程 从上述配位反应过程中可见电荷发生的变化 ② 基团与阴离子配位: 或 2 这种模式建立了一套实验和计算方法,可参考: Marc A. Anderson and Alan J. Rubin主编“Adsorption of inorganics at solid-liquid interfaces”一书(刘莲生、张正斌、刘国盛译,M.A.安德森,A.J.鲁宾主编:水溶液吸附化学——无机物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科学出版社,1989。 该书第五章,水化固体的表面酸度就详细介绍了K和的β的计算方法。 尽管这一模型将发生在胶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反应进行了定量描述,但该模型也存在其本身的缺陷: (1)平衡常数不能十分精密测定; (2)电荷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难以清楚表达; (3)实验时,表面平衡不易达到,至多可达到一种介稳状态。 ■ 固液界面的多层反应模型 我们以上介绍的配合模式是一种简化处理固液界面反应的模式,其优缺点已作分析。 固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