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作者手记
带着乡愁与梦想上路
—刘志文诗集《相约丽江》序
叶延滨
今年夏天,应《海外文摘》主编相邀,在 2014《散文选刊》
签约作家笔会上做一个讲座。会上认识了来自丽江的作家刘志文。
刘志文是一位挚爱文学的业余作家,他送我一本自己的散文集《快
乐旅行》,读后感受到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也热爱大自然的
心。他的作品,健康向上、明朗真诚,充满正能量。从这本书的
序言中,我初步了解到他的经历:“早在十多年前,我听说有一
个高寒山区学校的年轻教师自办了一份称为《小溪流》的文学刊
物,心中很是感动。后来这个二十多岁的山乡教师就调到了丽江
日报社,他就是刘志文。志文到报社后先后在记者、编辑、经营
管理等岗位工作。不论放在什么岗位上,他都非常爱岗敬业,都
是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力争做得最好。我曾说他是
一个‘工作狂’‘拼命三郎’。我也曾经多次问过自己,一个人
持续不减的工作激情和动力是从何而来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快
乐旅行》中一篇篇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感悟人生、感
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文章中找到这个答案。”这是《丽江日报》
的老领导为刘志文写的序。这个序文里透出了老领导对刘志文的
喜爱与欣赏,也让我记住了几个关键词:高寒山区、乡村教师、
自办《小溪流》文学刊物、调报社、爱岗敬业、工作狂、热爱、
感恩……这是我见到的最像评先进材料的序言。这一段文字,让
我感受到在今天许许多多用诚实劳动改变命运的有为青年共同的
人生轨迹。知识唤醒希望,带着乡愁与梦想上路,用汗水和心血
书写人生!有这样的背景,也就能让我们走近刘志文,读懂和理
解他的诗歌。
刘志文不是一个专门从事诗歌写作的人,诗歌是他的人生伴
侣。正如刘志文自己所说:“1996 年,丽江大地震后,我被调到
了丽江日报社,如今在报社一干就是 20 年。在报社我先后担任
记者、编辑、部门主任、总经理等职。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繁
重,20 年来几乎没有写过几首诗。近日,我在整理书房时翻到了
一箱积了一层灰的笔记本,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重温了那
一首首诗,觉得这些诗就这样丢了太可惜,于是请同事帮我把全
部手稿打印出来,装订成了一本诗集。”因此,我在阅读这本诗
集的时候,也是在读一个怀抱乡愁与梦想的青年,他的心灵的轨
迹。正是如此,刘志文诗集的诗篇,如古代诗教所言,诗缘情——
来自一个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诗言志——抒发一个当代青年的
梦想与追求。
刘志文的诗歌,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火辣辣的激情,炽热而
有力。他的诗告诉我这种奋发的热情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我一
直生活在大山的阳光中 \ 行走在大山宽阔的怀抱里 \ 沐浴在大山
带有酥油茶香味的山溪里 \ 头顶一弯清月 \ 我以握锄的姿势握笔
\ 一次次穿过诗歌的光芒 \ 仰望稀疏的村舍 山顶的积雪 \ 感悟
大山的变迁 \ 翻译阵阵松涛 \ 描绘男女老少山民的脸谱 \ 倾听
远方的呼唤……”(引自《哦,大山……》)这是来自生活的诗
句,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一个站在大山肩头上的诗人。一个曾在高
寒山区教书的青年,有这样的胸怀和气魄,是诗歌开拓了他的视
野,还是视野里的群山开阔了他的诗情?“让我们来唱歌吧 \ 大
山正像一个大厅 \ 山林就是大厅中的饰物 \ 山风就是大厅中的音
响\高原紫外线就是大厅中的灯光\山坡就是大厅中的舞台\牧
群就是大厅中的交响乐 \\ 让我们来唱歌吧 \ 大山正是一个大厅
\深沉而又宽广\肃穆而又沉静\山里的碎石\林中的小鸟\还
有刚扔下写秃的粉笔头\他们一定会听得兴起\旋舞的旋舞\沉
思的沉思……”这首《让我们歌唱吧》生动的说明,雄伟的滇西
高原与美丽的诗篇,互相呼应,给了诗人山的胸怀和诗的激情。
同样,诗歌也给了一位山区平凡的教书青年梦想与追求,向往山
外的美丽,向往人生的大道:“在南国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 一
个患有轻度神经病的骚人总在做一个梦 \ 梦见缪斯的太阳照耀他
走出寂寞的山村 \ 然后他又圆着一个同样清晰的梦 \ 用自己执着
的汗水去拥抱缪斯……”诗人如同高山一条小溪流,歌唱着,奔
跑着,在崎岖与坎坷中流向山外的世界,向着东方,也向着梦想,
奔流不息。刊名叫《小溪流》的文学刊物,是刘志文在自己教书
的学校创办的一本小刊物,同时也是他的梦、他的人生的预言。
热爱生活的刘志文,在走出大山之后,成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成了小有声望的作家诗人。刘志文珍惜生活的赠予,他在工作之
余,游历四海。笔下有美国的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