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虫emuch.net]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研究.pdf

[小木虫emuch.net]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 题研究 首席科学家: 益小苏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 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起止年限: 2010 年 1 月-2014 年 8 月 依托部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一、研究内容 关键科学问题 1. 复合材料多层次、多尺度界面结构的理解和强化建构 复合材料的共性特征是多层次、多尺度的异质、异构界面。典型的结构层次 涵盖纤维单丝、纤维丝束、干态增强织物、树脂预浸料和层状化的复合材料结构 等。界面状态将从本质上影响复合材料整体对载荷的响应,并控制复合材料的所 有性质和服役行为。 前期的 973 研究成果已证实1 ,层间界面的高分子-高分子双连续相结构直接 影响了细观损伤的产生和扩展,进而决定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刚度、强度等使用 性能;双连续相结构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是定域设计和控制反应诱导的失稳分相、 2 临界相反转和相粗化等过程。这对应了连接度(Connectivity )概念里的 0-0 、0-3 和 3-3 结构的连续的相转变过程,而由于这个连续的相变发生在 2-2 结构的受限 空间内,必然形成尺度上梯度分布的 3-3 型双连续颗粒结构,从而赋予复合材料 优异的韧-刚-强组合。 我们的预先研究已发现3 ,碳纤维表面在微米层次上的“结构化”或“粗糙化” 对复合材料“人工界面” 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结构化”和“粗糙化”包括微 尺度的颗粒和三维结构等,建构这种新型表面结构的机理包括表面成核与低温生 长、表面浸润与去浸润等,但目前国内外对这种表面微结构建构的材料学和力学 理解还知之甚少,也不清楚这种微结构对复合材料界面强-韧化的影响机制及其 持久稳定性和高温性能等。 本研究将突破上期973 课题高分子-高分子复相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的限制, 在界面化学改性的同时,提出建构复合材料多层次界面有机、无机异相 3-3 连接 度微结构(Interfacial 3-3 micro connectivity )的新概念,镶嵌体胞建模分析界面 剪切对细观集束/协同/无规破坏的影响,极大地提高复合材料在关键结构层次的 界面结合力和稳定性,确立复合材料界面强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 复合材料多层次精细耦合协同强韧化机制 典型“纤维增强-树脂基体”两元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是将纤维和树脂,以及 由它们分别控制的纤维主导性质(Fiber-dominent )和树脂基体相主导性质 1 益小苏。上期 973 课题《多层次细观结构与特征目标性能的关联、数理模拟和结构优化设计》验收总结 报告。2008/09 ,北京 2 E. Newnham, D. P. Skinner, and L. E. Cross, “Connectivity and Piezoelectric–. Pyroelectric Composites,” Mater. Res. Bull., 13, 525–36 (1978). 3 益小苏等:一种刚性 3 维晶须层间改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 200810183554.4 。 (Matrix-dominent )联系到一起。树脂基体相主导性质主要包括“ 纤维间” (Inter-fibers 或 Intra-tow )、“层内”(Intra-ply )和“层间”(Inter-ply 或 Interlaminate ) 等 3 个结构层次,它们通过各层次间的精细结构耦合和载荷传递,使复合材料发 挥整体功效。 为了在现有较低品位纤维(例如国产 CCF-1、CCF-3 和 T800 碳纤维)和树 脂体系的限制下大幅度而又低成本地提升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根据复合材料结 构耦合的最简化的线性混合率,复合材料的刚度将随基体的模量线性增长,因此 在复合材料的“纤维间” 引入高刚度的微、纳米尺度精细微结构,将可能在“层间 ‘离位’增韧” 的基础上实现“层内增刚” ,同步提升复合材料整体的刚度和韧性;又 考虑到复合材料“层内”结构与“层间”结构在载荷传递特性上的巨大差异,而复合 材料的强度主要受控于体系内的薄弱结构,因此,在等密度的前提下,借助基体 主导性质多层次结构间的精细耦合,调制和优化 2-2 层状周期结构,产生“层内 增

文档评论(0)

倾听呼啸的大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