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资料库诠释资料格式设计理念-后设资料工作组.PDF

国家文化资料库诠释资料格式设计理念-后设资料工作组.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後設資料在數位典藏之研究發展: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博物館社群後設資料研討 國家文化資料庫詮釋資料格式設計理念 陳昭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一、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立緣起 為配合政府推動知識經濟方案,文建會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召開之「全國知識 經濟會議」上提出「建置文化藝術知識庫計畫」並獲通過。為貫徹此施政目標, 擴大執行效果,並執行九十年元月「全國第六次科學技術發展會議」結論中文建 會應辦理之「建置國家影音資料庫」之決議,而將「建置文化藝術知識庫計畫」 更名為「建置網路國家文化藝術院」計畫。在此計畫下,文建會開始建置「國家 文化資料庫」系統。此系統主要之任務有: 1. 將各文化單位徵集到的文化資源加以描述 及數位化,再傳載至文建會之 國家文化資料庫,集中運用; 2. 文建會建置及維護國家文化資料庫之運作; 3. 透過網際網路使全民共享國家文化資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開始建立之初,所包括的資料類型有:音樂資料、美術資料、 戲劇資料、舞蹈資料、傳統藝術資料、文學資料、電影資料、建築資料等八大類。 其原始資料的來源有兩種:一為已經由中央與地方文化機關/單位收藏的公藏文 化資料,二為尚藏於民間的文化資料。 國家文化資料庫之基本架構包括中央整合資料庫與分散庋藏資料庫二種: (如圖一所示) 1. 中央整合資料庫(文建會會本部):中央整合資料庫是指全國性的管理系 統,收集各地送來的數位化文化資料,作為國家數位文化資料保存中心, 並提供未來各種不同的用途。收藏由分散庋藏資料庫所送來的數位化文 化資料,並供全國民眾檢索使用。資料庫亦可接受來自於網際網路的查 詢請求,透過資料庫的查詢機制,提供外 界各種不同的文化資料相關資 訊。 95 陳昭珍 2. 分散庋藏資料庫:分散庋藏資料庫是由文建會轄下各機關/單位,及縣 級文化單位,建置各類型文化資料的數位資料庫,將文化資料予以適當 的數位化處理,並賦予詮釋資料,形成一個具有強烈語意描述的數位化 文物物件。並透過網際網路傳遞的形式,將各式文物的數位化資料上載 到中央整合資料庫。 圖一:國家文化資料庫概念架構 二、國家文化資料庫詮釋資料格式設計理念 為執行國家文化資料庫計畫,除了必需設計可以集中管理的資訊系統外,為 描述中央與地方文化典藏之數位化檔案,尚須建立各種詮釋資料格式及描述規 範。以下即說明詮釋資料之意義與功能,國家文化資料庫詮釋資料設計情境及使 用規範: (一)詮釋資料的意義主要有下列兩點: 1. data about data 將作品數位化後 (如一幅畫之影像檔、一首歌轉錄之聲音檔等)放在電腦資訊 系統中,如果沒有文字資料的描述,將無法被檢索查詢,也無從了解該數位資料 相關的資訊,如作者是誰、作品的名稱為何、何時何地所創作、作品的特色為何、 與其他作品的關係,甚至其數位化檔案的特性 (如壓縮格式、解析度等)若無文字 的描述,也無從得知。所以,簡單的說,所謂的詮釋資料(metadata) ,就是以文 字來說明原始作品或數位化資料相關屬性的資料,也就是所謂的“data about data” ,如圖書館的書目記錄(MARC records) ,即為一種metadata 。 2. structured data about data 96 國家文化資料庫詮釋資料格式設計理念 metadata 最重要的概念,即其結構性,更進一步可將 metadata 定義為 “structur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