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docVIP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 云南景洪市野生大豆保护点激励机制建设任务书 项目名称:“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项目编号 期 限:12个月 预计开始时间:2009年11月 费 用 预 算:$101,500 一、项目背景 “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实施、中国农业部执行的国际合作项目。为此,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成立了国家项目办公室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工作。项目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为期六年。 项目重点是在八个省(自治区)选定8个代表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示范点,通过开展激励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能力建设(包括监测能力的建设)以及提高保护意识等一系列活动,消除示范点内对野生稻、野生大豆、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生存构成威胁的因素及其根源,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把保护和农业生产相结合, 对野生稻、野生大豆和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进行安全保护,并将示范点的成功经验推广到50个县,促进中国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衡量项目成功的总体指标包括:与项目启动初期相比,各示范点上所确定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面积在项目中期和末期都没有减少。项目结束时,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生长的土地没有脱离农业生产。 项目选定的8个示范点为: 广西昭平县木格乡盘石村(野生稻) 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葫芦村(野生稻) 云南省景洪(野生稻) 乌鲁木齐县甘沟乡乌拉斯台(白杨沟村)(小麦野生近缘植物) 宁夏盐池县青山乡八卦村(小麦野生近缘植物) 河南省桐柏县固县镇(野生大豆) 黑龙江省巴彦县富江乡振发村(野生大豆) 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老头沟镇文化村(野生大豆) 在以往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中国相关部门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异地保护和进行物理隔离的原生境保护。然而,异地保存在发挥救急保护作用的同时,却阻断了农业野生植物的进化途径,不利于它们的进化,物理隔离的原生境保护办法则使保护和农业生产相脱离, 从长远讲是不可持续的。本项目将选择保护示范项目点,开展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原生境保护,力图探索可持续的保护路子。实施本项目涉及众多利益方,包括农民、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和管理干部等,如何激励和发挥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是本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但是,无论是在已有的法规和政策,还是过去开展的保护实践经验中,激励措施的应用正是我们缺乏的。因此,因地制宜地制订和实施激励机制是急需的,也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一项重要保证。 为此,项目正在通过分包合同和聘用专家的形式,委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和地方有关人员为项目选定的8保护点建立激励机制进行设计。目前,云南景洪市项目点的激励机制设计已经完成。该设计工作是在云南景洪市提出的“项目实施方案”(其中也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的考虑)和广泛深入的现场调研基础上进行的,该激励机制设计方案得到了该县有关主管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二、本合同目标 本合同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从履行本项目宗旨,激励项目利益相关方(包括农民)的积极参与,把保护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建立可持续保护和利用机制出发,为云南景洪市项目点的激励机制建设提供服务。按照该项目点的激励机制设计方案,组织和协调地方主管部门和选择的承担建设单位,开展建设活动,按时完成上述建设任务,以促使项目在该示范点的顺利实施,并创造经验,以期进一步推广。 三、云南景洪市激励机制设计和建设背景 (一)保护点基本情况 云南景洪市药用野生稻保护点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拔943米,年均气温21.7℃,年降雨量1200-1700mm,冬暖夏热,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非常适合药用野生稻的生长。该保护点核心区为一条狭长的山涧,水源充足,并且周围山坡茂密的树木形成林下弱光环境,有利于药用野生稻生长的生长。 保护点位于景洪市景讷乡曼召村委会南岭村民小组,南岭村民小组是曼召村委会下属的一个半山区村民小组,环境闭塞,为传统的傣族村寨。全村共41户,206人。耕地面积291亩,其中水田面积208亩。此外,该村有2300多亩轮歇地,近两年村民将其开发种植了茶叶288亩,橡胶263亩。村周围原始国有森林299亩。由于该村为少数民族世代居住村寨,与外界交流较少,延续着传统的耕作和生活方式,收入来源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松香的采割也是收入的一部份。据2006年统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属于极度贫困村。由于保护点所在村耕地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压力的日益增加,农民将药用野生稻栖息地开垦为稻田或在周围山地种植橡胶、桉树或茶树等经济林的危机与日俱增,稻田开垦必将导致药用野生稻栖息地的丧失,而经济林种植也将导致药用野生稻赖以生存的水源枯竭,从而破坏药用野生稻的正常生存繁衍。虽然景洪市通过宣传教育和农民思想工作,该

文档评论(0)

189****0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