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1 新人教版.pptVIP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1 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知道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掌握满洲兴起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李自成起义。 难点:清兵入关。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 名著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明长城和 北京城 明长城: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 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小说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ー、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朝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2.社会动荡: 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神宗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1] 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1.政治腐败 表现: ①皇帝: ②皇室内部: ③大臣们: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2.社会动荡 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纪松弛,各级______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_,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______________。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官吏贪赃枉法 兼并土地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明朝末年, 异常尖锐;陕西北部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阶级矛盾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2.概况: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 ”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起义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灭亡。 均田免赋 “均田免赋” “均田免赋”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要求平等平均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 。 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